天马”,又名“西极马”,产自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云:“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曰‘天马’云。” 在汉武帝时期,“天马”曾一度是对乌孙国和大宛国好马的别称。后得大宛国宝马后,便将乌孙国所产之马命更名为“西极马”,大宛国所产之马称之为“天马”。 大宛马,除了“天马”的美称外,又名为汗血马,《晋书》记:“鄯善王、车师前部王来朝,大宛献汗血马。”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汗血马的较为汗腺发达,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马流血的错觉,因此称之为汗血马。 在冷兵器时代,马除作为贵族的交通工具以外,在军事战争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若能获得良马,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抵御外辱的能力。 西域的善马,相比本土马匹,品种更加优良,加之《易》中有“神马当从西北来”的预言,而深得统治者的重视,然中原获得西域宝马却历经坎坷。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并未带回西域的马匹,却使得中原王朝始闻西域宝马,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从乌孙国带回一批乌孙良马。 汉武帝欣喜若狂,将乌孙马赐名为“天马”。天子好大宛马,不惜派遣使者车令“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而以失败告终。之后两次派遣将军李广伐宛,历经两次远征,而得宛国汗血宝马。 武帝见汗血马远胜乌孙马,将之前赐予乌孙马的“天马”称号加赠于大宛马。并为其作歌曰:“天马徕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