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3与F14都是双大推,但是当年装机上舰时的所谓大推的最大推力,基本都没有超过12吨的级别。F14的大堆早期最大推力甚至还不到11吨,只有10.5吨上下。而当代的先进4代中推,已经是单发11吨推力起步。进一步发掘潜力可以提升到13吨甚至更高的水平。先进4代中推如果上舰,早就超过了F14早期的大推水平。因此不能刻舟求剑,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被“中推”二字的表面意思迷惑。当代的4代中推早就超过了过去三代大推的早期水平。使用中推最大的好处就是带回重量调节幅度大。舰载机的拦阻除了机翼面积导致的载荷冲击, 还要考虑拦阻索的最大拦阻能力, 一般都不会超过23吨,大多数拦阻要求在22吨左右。因为无论舰载机起飞重量多大,哪怕是未来弹射版的重型无人机可以以45吨的极限起飞,但是回来拦阻时的最大重量,都不能超过23吨。这点上有人无人舰载机都是一样的。如果采用先进双中推,推力并没有变小;但是返程拦阻前却可以至少减轻1吨的死重。就可以多装1吨的燃油。这对几十公斤空重变化都看得无比重要的舰载机来说, 1吨级别的减重,无疑是任何设计师都梦寐以求的。因此说到底。最理想的舰载机,应该是采用先进双中推、机翼面积在60平米上下,全长在18米上下的型号。至于最大起飞重量,仍然可以看齐F14的33吨,完全超越了F35C的31.8吨。其实这个指标本来也是当年超级大国海军双发隐身舰载机NATF的主要指标,也是准备采用先进双中推。以符合返程最大重量的要求。不过NATF是由别人替他实现了最初的全部理想指标。超级大国海军只能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