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成都快20年了,我发现成都人有个"特质"是我想都没想到的。
在我的印象中,成都人很好相处而且热情。
我刚来成都时,经常受到邀请,去过几位成都朋友家作客。
当时,我所能感受的是成都人太会生活了。会吃会玩,会休闲,会享受生活!
他们特别在吃的方面特讲究细节。
就连吃碗面都讲究到教条刻板的程度。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为了吃碗面,她要老早起来,去市场买当天的新鲜猪大骨。回来后,熬一锅骨头汤。汤里必丢几个小章鱼或干贝之类。
直至熬到满屋子飘香,才满意地关火。
熬汤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炒臊子。
成都人吃面,臊子是必要的。要用上好猪前夹肉切成肉沫,再用牛油爆炒过,还要加点宜宾芽菜炒干。这时,还没看到面的影子口水都流了一地了。
臊子炒好,放在碗里备用。
之后是,第三步。
这一步是准备红油。
成都人对红油的要求较高。红油在东北我们就叫辣椒油。就是碗中倒入适量辣椒面,然后把油烧热倒入其中就可以了。
但是,四川人做辣椒油可不大不一样。
首先辣椒面要用二荆条和朝天椒混合的。
油必须用菜籽油。菜子油烧热要放,葱姜香菜及各种香料,熬香之后。再倒入辣椒面中。
这一步,各时段火候要掌握到位,这才是一碗合格的红油辣子。

到这里,准备工作才算就绪了。
待到煮面时,还有讲究。面要市场上买的水面,不粗不细的那种。
在打调料时,必须放一小砣猪油。而且,葱花是不能少的。葱花必须要用当地的火葱。至于为什么是火葱我也不知道。
还必须有几根豌豆尖,或几片小菜叶才算完事儿。
眼见朋友做面的程序,一整套工序下来,一上午时间都没了。
不得不叹服,成都人在吃上特别下功夫。
时间久了,我发现,成都不仅在吃的上下功夫,在休闲上也特别下功夫。
看看人满为患,子夜未收的麻将馆。
还有每逢周末,节假日,人头攒动的公园,河边和广场。
如此一来,我真的相信了那一句话:"成都是个放不下一张书桌的城市"。
直到的有一天,我突然注意到,我去过的朋友家,都有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所有的家里都有一个比较大的书柜,而且摆满了书。
这一发现,让我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原来,我们可能对成都人的了解只停留在表象。
后来,我还注意到,成都有些火锅店的某个角落也会有书。
有些稍微有点档次的茶馆都提供了免费阅读的书籍。
还有成都的书城也特别多。而且周末去书城看书的也不止是学生。
朋友还告我,成都原来上规模的书市有好几个。
甚至有些夜市上,也会有二手书摊。
这样看来,成都人骨子里具有爱书的特质。
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是我们被成都人好吃好耍的表象给蒙蔽了。
事实上,这也不是成都人故意在掩藏爱读书的特质。而是我们初来乍到,太相信了自己的眼睛!
再细想想,自古以来,成都文人辈出。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成都人怎么能不爱书呢?
人动球不动
家里吃面没这么讲究,不如到外面去吃。成都的书店就是图书馆,节假日有很多小朋友去看书,所有的书店都欢迎大家来读书,只有开了封的书都可以拿下来读,嘴巴甜的小朋友还可以请孃孃把锁在柜子里面的书拿出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