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首先说张良,张良出身韩国相门,祖上五代人在韩国做丞相,如果不是秦灭韩,韩国的

首先说张良,张良出身韩国相门,祖上五代人在韩国做丞相,如果不是秦灭韩,韩国的丞相之位必然是他的囊中之物。但是秦灭韩,摧毁了张良的生活,张良对秦充满了仇恨,于是他选择了极端的做法,刺杀秦始皇,但是他失败了,刺客这个职责不适合他。他想把秦连根拔起,不是杀死秦始皇的问题,于是他参加到反秦的队伍中来,谋求灭秦。 张良开始跟随在韩王成的身边,但是韩王成没有大的追求,是一个贪图享乐的落寞贵族,跟着他灭秦没有希望,于是张良不断寻找可以托付之人,张良要把自己的人脉和财富都托付给这个人。为什么是刘邦呢?张良眼里六国贵族不值得托付,他们只能走向毁灭,因此张良不投奔项羽;农民起义领袖,如陈胜也不值得托付,因为格局太低;选择刘邦是因为尽管刘邦小地主出身,开始以农民起义领袖加入反秦队伍,但看到陈胜失败后,果断投靠项梁麾下谋求发展,项梁死后又投靠楚怀王,获得了先进关中的机会。入关中后,刘邦通过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商人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唯带秦者可灭秦,刘邦接纳了秦的遗产,而不是损害商人地主阶级的利益,获得了成功,正是看到了刘邦的能力,张良才选择了依附于刘邦。 萧何是刘邦沛县的老搭档,刘邦和萧何合作很默契,在沛县时,萧何负责选拔官吏,刘邦负责联系业务。萧何的成功,得益于和刘邦的合作,他不选择刘邦,选择其他人,那不是要从头再来吗?因此萧何只能选择刘邦。 韩信属于投机者。在项羽帐下做执戟郎的时候,机关官阶不高,但是有直提建议的机会,不过项羽并不采纳。韩信因此选择了背叛,他不想躺平,他要建功立业,因此改换门庭就成了必然。到了刘邦处以后,一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于是韩信又选择了逃跑,只不过被萧何追了回来。在萧何的帮助下,韩信才被刘邦所倚重,韩信本身出身也不高,因此对于项羽一类贵族趾高气昂的做派很看不惯,他选择刘邦是因为只有刘邦才能成就他。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相互成就对方,刘邦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汉初三杰”才能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