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战败后,法国已经是四面楚歌。 西南面,威灵顿率领的英、西、葡联军正在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即将进入法国本土。 东方:施瓦岑贝格率领的奥地利军队正在朝阿尔萨斯和洛林挺近; 东北方,贝尔纳多特和布吕歇尔的俄、普、瑞联军已经进入比利时,朝马恩河方向挺近。 荷兰见势不妙,于1813年11月宣布脱离法国统治,加入反法同盟。 拿破仑的亲妹夫缪拉也在不久之后宣布那不勒斯王国解除同法国的同盟关系,加入反法同盟。 丹麦、萨克森也相继发表了类似的宣言。 他的亲弟弟热罗姆已经弃城而逃,跑到了法兰克福,不久之后就会投降联军。 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仅剩下两个小小的孤岛:北意大利的欧仁亲王(约瑟芬和前夫所生)仍然忠于他的继父,拒绝同盟国的一切诱降提议。达乌第元帅处在联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仍在汉堡孤军奋战。 20年前,拿破仑初次在土伦登场时,法国也是如此窘境,然后,他凭借他无与伦比的能力将法国拉出了泥潭。而现在,他又将法国推入了更深的泥潭。 1813年底,拿破仑与他的近臣科兰古(之前曾极力反对入侵俄国)和新任外交大臣马雷进行过一次交谈,拿破仑问他们:“请你们坦白告诉我,真的是我错了吗?” 科兰古不语,马雷则直言不讳地告诉拿破仑说:“是的,陛下,您的确是错了,出征俄国本身就是一个不明智的举动。而再战莱比锡,也完全可以避免。” 拿破仑说:“可是目前呢?我同意与奥皇议和。” 马雷望了科兰古一眼,科兰古说道:“太迟了,陛下,奥地利现在已成为盟国的中坚,它是不会同意的,而且他们有任何一国不得单独与法国议和或结盟的协议。除非……” “除非什么?”拿破仑急切地问道。 “除非我们答应比原先他们提出的条件更实惠,其代价可能是整个法国丧失主权。”科兰古答道。 “不!不!我决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在我的手中把我的法国拱手奉给英俄,更不能让给奥地利。我宁愿再流血,用我的鲜血,去换回法兰西的尊严。” 然后,他踏上了他退位之前的最后一次征程。 从莫斯科河到易北河,从莱茵河到塞纳河,每条长河的落日都是如此地相似,不同的是,这次,他再也无法创造奇迹了。 而他自己所说的,他的一生有且只有一个挚爱,她的名字叫法兰西,绝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