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的北约国家们来说,特朗普上任这一个多月来的国际局势发展,无异于天塌了。美国维持了几十年的对欧安全承诺,正在变得摇摇欲坠,而美国过去极力推行的大西洋主义政策,也已经变成了历史的遗产。
在这种情况下,一代在旧美国影响力下成长,如今自觉被美国抛弃的欧洲政客们,开始想方设法的计划自救。
01.面对特朗普时代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开始计划扩核
在特朗普开始不顾欧洲意见,单方面的开始展开对俄媾和行动之后,欧洲人仿佛一夜之间幡然醒悟: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开始担心今天美国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国内政治的需要,毫无保留的变卖掉乌克兰,未来说不准哪天也能按需作价,将自己也变卖出去。
所以当下欧洲的政客们开始热切的讨论起所谓的欧洲团结,对抗特朗普暴政等等的话题,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计划,就是增强欧洲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欧洲对其他主要强国的战略威慑能力。欧洲的战略学家们开始密切的讨论,欧洲当下的核力量威慑能力严重不足,危害了欧洲的战略利益与地位,所以欧洲需要建设自己的核力量。
比如英国《金融时报》,就引用英国核战略学家的意见,表示大西洋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美国也不再会作为盟友,为英国或者欧陆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欧洲需要学会用实力说话,学习其他美国对手国家的先进经验。
比如说,中国在过去五年当中快速的扩充了自己的核武库,实现了对美国的核追赶,这让美国不得不在国际交往当中,越发尊重中国的利益,重视中国的意见,让美国不得不在军事上放弃常规冒险的想定。同样的还有俄乌这一对苏联的继业者国家,在拥核与弃核上走向不同方向之后的不同结局。
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在总结经验之后认为,自己现在也要学习中国,转入核力量扩张了,只有扩核才能摆脱美国的政治指挥棒,避免特朗普这样的非常规总统,给欧洲的国家战略与国家地位造成影响。只有扩核才能在美国面前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从而确保传统西方价值观,以及国际秩序能够稳固存在。
02.虽然有人愿出钱有人愿出力,但欧洲扩核困难重重
英国人开始呼吁,如果英国还想维持大国地位,如果欧洲还想维持自己的传统身份与影响力,扩核已经刻不容缓了,只有像中美俄一样拥有强大的核威慑力,欧洲才能有未来。
也不只是英国,法国德国最近也在积极的进行扩核讨论。德国候任总理默茨最近在进行密集的外交行动,提出要用英法的核武器,为整个欧洲提供核保护伞,而德国计划为此提供资源。
德国人的这番表态可以理解为,德国准备出经费,为英法扩核提供支持,花钱买英法的核武器给整个欧盟使用,从而变相的实现德国拥核的目标。而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对德国人的野心表示认同,强调法国正在考虑欧洲核保护伞的相关事项,法国的核武器,可能不久后就会出现在德国领土上。
但就在如此雄心壮志的同时,欧洲人也同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光喊口号没有用,欧洲已经没有能力扩核了。不论是法国还是英国,又或者英法真的能够团结起来,欧洲都不可能再扩充出什么核武库来,实现与中美俄在核能力上对等的目标。
总体上说,欧洲英法两大核国家,拥有规模类似的,均由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主体的核武库。法国人拥有相对更多的核弹头,而英国拥有更强大的弹头投射载具,更强的再装填能力,以及更快的核潜艇更新换代速度。但两国的核武器规模相加,依然不如中国当下的规模,要想追上美俄,那更是要翻倍再翻倍还不止。
但法国人已经许多年没有再生产过核武器所需的相关材料,无论是核扳机还是次级装药,基本都在依靠旧弹药的回收再利用,除了现役弹头外也没有更多的库存。想要重新组织生产,且不说钱的问题,光是建设生产堆的技术,那就不是一件小事。
03.考虑到自身利益,美国可能是欧洲扩核的最大阻碍
隔壁被寄予厚望的英国人情况就更是糟糕了。英国人在本轮欧洲扩核讨论中,参与的最积极,也自诩为欧洲最强的核力量。但随后他们就意识到一个问题:英国似乎并不具备自己独立的核能力。
虽然英国人设计建造自己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也设计制造自己的核弹头,拥有自己的核武库指挥系统与链路。但最关键的导弹与再入飞行器PBV,用的可都是美国人的。
英国现在的核武库,可以近似理解于租用共享弹道导弹,英国核潜艇在部署前先空艇去往美国,在美国人的基地装上导弹后,回到英国的基地装上弹头,完成部署后先去英国基地拆除弹头,再去美国基地归还导弹。英国人自己并没有独立的弹道导弹库,而是与大西洋方向的美国核潜艇,共享同一个弹库。
这下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英国人能拿到多少导弹,能投送多少核弹头,是完全归美国人说了算的。美国人需要英国人多分担一些任务,那英国就能多拿到些导弹;当美国人觉得英国的核政策与美国国策违背,不符合美国需要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卡脖子。
而在当下,局势是非常显然的,特朗普作为一个核竞赛失败主义者,并不支持什么盟友扩核,将美国拖入一场毫无胜算的,与中俄比拼导弹与弹头生产能力的比赛当中。想想去年英国人还帮美国人给中国谈判,要中国参与核裁军,也真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