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亚洲同频共振,《长安三万里》掀起传统文化潮流,后劲儿很大

王珍一的自留地 2023-07-25 18:00:58

上映18天,票房破12亿,这是追光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交出的答卷。

而看票房和逆跌势头,它的后劲儿似乎才刚刚开始。

而曾经引以为傲的好莱坞大片,在与《长安三万里》的同台竞技中,也迅速被斩落马下,如今在票房排行榜上,已经不见了踪影。

或许自此,我可以自豪地说一句:中国文化,终归还是赢了!

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本身的意义,却早已超出了一部动画电影的范畴,向着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以及更广层次的文化传播迈步。

夸张吗?丝毫不夸张。

电影已经上映18天,相信剧情大家也都看过了,今天二刷,结合一些新闻,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长安三万里》引起的传统文化潮流,暑期传统文化繁荣。

新华社7次点赞,不仅配上了《长安三万里》的剧照图,还配文:讲述唐朝诗人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月6日,中国日报评《长安三万里》:动画电影充满诗意!

7月8日,《人民日报》发长文评价《长安三万里》:《长安三万里》上映—写给中华文明的一曲颂歌。

当然,《长安三万里》引起的央媒联动不止于此,半月谈、新华网、光明日报、中新网、中国电影频道等等央媒,都争相报道这部电影。

央视新闻主播更是权威认证:《长安三万里》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这样的待遇,前所未见,之于一部动画电影,数十家央媒共同点赞报道的现象,或许这么多年,只此一次。

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自己人拍了出来,如果说中央媒体对《长安三万里》的认可,是我们对自己瑰宝的认同,那火到了岛内,火到了韩国,甚至火遍了亚洲,可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了。

最近,据《台海网》报道,岛内媒体也开始争相报道《长安三万里》,网友们也开始热议。

在社媒平台,宝岛网友纷纷大力推荐这部电影,更有网友表示,希望电影能在宝岛上映。

我们跟宝岛台湾同根同源,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和历史,也是台湾的文化、诗词和历史。

看到《长安三万里》能感同身受,这是好事,一部动画电影,拉近了两岸人民的距离。

除了宝岛,韩国媒体也报道了这部电影。

“一夜梦回盛唐”,无论是海报还是标题,都透出韩媒对我国历史文化深深的认同和羡慕。

韩国的文化,大多数都来源于中国,所以看到《长安三万里》,他们也能体会到唐朝的绚烂,以及唐诗的魅力。

从2017年开始,韩国就不断声称李白是韩国人,还要对李白“申遗”,虽然这一行径荒唐可笑,但也从侧面证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自己不传承和保护,说不定会被有心人利用。

在韩国媒体的这篇文章中,对《长安三万里》描述,极尽溢美之词:

“主创团队创新式的用动画形式视觉化呈现《将进酒》等唐诗的‘诗中世界’,无比惊艳,无比震撼。”

同属中华文化圈,相信看过《长安三万里》的韩国网友,对片中的文化也深有感触。

或许谁都无法想到,一部讲述大唐历史和文化的电影,能在全国,甚至亚洲文化圈掀起潮流,能引起整个亚洲的同频共振。

这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只有中国人能拍出来的浪漫,是老祖宗的瑰宝,也是央视主持人所说的,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我们当然爱自己的瑰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内之前的影视作品,很少有用符合本民族精神的方式去呈现大唐诗人的故事。

可以预见的是,《长安三万里》大火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电影出现,这是好事,也是幸事。

我当然希望《长安三万里》不是结束,仅仅只是开始。

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传播文化魅力,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精神,同时,激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是一名中国人,真的无比骄傲和自豪,不是吗?

0 阅读:7
王珍一的自留地

王珍一的自留地

该账号内容以艺人专访,文娱故事、深度评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