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捐款,就不该有最低金额的限制。
捐助本身就是积少成多的过程,去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今这个事情曝光后,弄得捐助反成了一种门槛,这样的规则让百姓们难以接受。
试问,这还是大家心中的捐助吗?是不是变味了?

这起事件的起因是山东刘女士通过某平台进行投诉,本来带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是一件好事,从小培养孩子有爱心,没想到却成了刘女士心中的一桩烦心事。
愤愤不平的同时,也为了心中的那份正义,这才有了刘女士发出来让大家评评理。
在一个“聋哑学校爱心捐助群”里,当事人陈某发出了一项倡议:
马上就要春节了,晓娅公益团队计划对丁闰村的10位孤寡老人进行捐助,但资金有限,还希望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手。
看到这项倡议后,刘女士觉得可以带着孩子出去实践一下,于是就跟两个孩子讲了,两个孩子都愿意参加,还拿出了他们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
接着,刘女士就加了陈某的联系方式,询问这项捐助活动孩子到时候能不能参加,得到对方的肯定后,就转了对方了20元,并还发了一条信息,两个孩子一人10块。

没想到对方并没有收,反而后来回了一句,没办法给你写,还把“团委”拿出来压人。
特别是中间提到了“都说抠”,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并不是陈某一个人的决定,而是他们一个团体的决定。
看到这样的回复,刘女士肯定心里有气,都有爱心不分大小,怎么到你这里就变了味,特别还提到了“抠”字,如何跟孩子们讲?
刘女士随后就向当地民政局投诉了,称现在还有这样的公益,人家一块钱都是爱,怎么10块钱之后就不收呢,这算是个什么事?

有了民政局恶介入,效果立竿见影,中午陈某就发来一个消息,随后民政局又打来电话询问后续,20分钟后陈某的道歉姗姗来迟。
事已至此,刘女士本以为这事就算结束了,孩子受到不平等对待,对方也认识到错误道歉了,这事算过去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是没想到人间正道是沧桑,刘女士反被对方“将了一军”。
20分钟之后,刘女士收到一条孩子被踢出志愿者团体的消息,这让刘女士无法理解,难道对方的道歉是假的?难道这就是一个热衷做公益的狭隘心肠?

刘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11岁,夫妻二人的收入都不高,当时是看到了一个短视频才加入的这个慈善群,发生这事之前也带孩子参加过一些公益。
当地民政局的三次回复,也让刘女士心头不是个滋味。
第一次回复,是刘女士把陈某说“抠”的聊天记录发给她,对方说陈某意识到错了,会跟你道歉。

第二次回复,陈某的道歉内容发给她,她说希望刘女士初心不改,继续以后做公益。

第三次回复,是刘女士被踢出群后,她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的意思是,她和陈某不和刘女士为谋,还是她和刘女士不和陈某为谋呢?

经历了这些之后,让刘女士心里窝火,献个爱心怎么还分了三六九等呢?这是哪门子道理?

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后,当地民政局也觉得此事欠妥,会严肃处理。

而这个涉事的晓娅公益中心并非慈善机构,而是非企业单位。
咱们有一说一不管是慈善机构还是非企业单位,关于捐助公益方面,都不应该给捐助金额设坎,连她的倡议书里都说,一分都是爱,怎么连10块钱都瞧不上了呢,这不是妥妥打脸吗?
另外,既然民政局介入了,就应该一查到底,这样的怪思想歪脑筋,应该及时被曝光和处罚。

先不说孩子受到多少影响,单单这个事就做的不地道,影响太坏了。
哪有做公益的样子,如果每个公益慈善都像晓娅公益一样,未来可能连一分钱都收不到,大家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