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能反应出观者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就我个人的观影感受,《隐入尘烟》给我最大的震撼是,苦难并不能阻挡“幸福”与“获得爱”,苦难只能阻挡、打垮那些“只想着躺平,只会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没有好爹”的人…… 《隐入尘烟》阐述了一个朴素真理,苦难不是阻挡人们活出自己幸福、获得爱与被爱的因素,善良、执着、坚守这些品格,可以打败一切,即便贫穷,但依然能够活出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属于个人的东西,爱与被爱更是个人的生活感受。无钱未必不“幸福”,有钱未必能“幸福”! 有人给“怀念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扣上了一个帽子,认为那是——歌颂“苦难”,说出这样话的人,恰恰是有意偷换概念! 我们可颂的是在苦难的环境下,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躺平等死,而是勇敢地活着,用勤劳与善良赢得我们自己的幸福,从而也获得他人的尊敬…… 《隐入尘烟》中的主人公,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可谓之“不幸”,相较于那些“几十万几百万彩礼”才肯结婚,相较于那些“买房子要不要写女方名字”而“打的不可开交的亲家们”,可谓之“贫寒的不可想象”…… 然而,就是在这“贫寒的不可想象”的条件下,《隐入尘烟》的主人公,却能活出自己的幸福与爱,并且这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却是大多数观影者一生也不可能达到与奢求的…… 按照现在所谓的“躺平”言辞,“躺平者们”真要置身于《隐入尘烟》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那么,“躺平者们”只有自杀一条路可选…… 由此可见,《隐入尘烟》的主人公面对生活的态度,才叫做“人性光辉”,而“躺平者们”的人生道路的选择,相较于《隐入尘烟》的主人公,只能称之为——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