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有人说,文学艺术不是工具,将文学艺术视为工具是一种亵渎。这样的论调,彻底颠覆了我

有人说,文学艺术不是工具,将文学艺术视为工具是一种亵渎。这样的论调,彻底颠覆了我的三观与认知。 众所周知,工具是中性词,语言是工具、文字是工具,那么,文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就不是工具吗?文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难道天生就“骨骼清奇”,能“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 在自然科学里,定义人与动物的区别时,是这样说的,人是会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利用工具有目的性的去创造更加复杂的工具,并善于使用复杂工具进行生产生活…… 由此,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在不停的创作工具与使用工具中,不断创造生产与生存资料的过程。 一个古瓷瓶,在当下被赋予艺术价值,但实际上,那就是一个可以被使用的或盛水或插画或装载的工具。 所以,所谓的“艺术不是工具”的说辞,实质上就是“白马非马”唯心主义诡辩陷阱,在唯物主义的逻辑链面前,根本就不成立。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文学中赋予了人的思想活动,是有思想内涵,所以,文学艺术与文学作品就不是工具。 这种论调成立吗?显然,这又是唯心主义的诡辩逻辑…… 我们常说,哲学是人类探索未来、认识当下的思想武器与逻辑工具。当今的一切科学门类,包括任何艺术形式,均衍生自哲学…… 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智慧。 那么,哲学是工具,数理化是工具、语言文字都是工具,那么,以语言、文字组成的文学作品,哪怕是赋予了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就不是工具了吗? 由此可见,以为语言和文字形成的文学艺术与文学作品就不是工具的说法,这样的“论调”在逻辑上是存在“硬伤”的,是属于小资的“想当然”的自以为是…… 这让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一个鲁迅笔下的一个人。 此人穷困潦倒,几乎要饿死。但是,时来运转,因为会“茴字的四种写法”,被某位权威机构认定为“非遗”,于是,终于挣到了一笔解决温饱的钱财。从此,这位会“茴字的四种写法”的人,其身份陡然一变,成为“艺术家”了! 可实际上,这位会“茴字的四种写法”的人,刨除那一笔“飞来财货”,仍旧是那个“酸腐文人”,并没有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