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名河南农民在翻修自己的旧屋时,无意中从房顶上的一块瓦片中找到了一颗子弹,他拆开一看,吓了一跳,一把抱住了妻子,放声大哭! 这个人是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的李明山。因为建了这么久的房子,他打算用自己的积蓄来装修。 眼看着自己的丈夫哭得梨花带雨,妻子焦急地问道:“怎么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他的丈夫缓缓的从楼梯上走了下来,他的手中紧紧的握着那颗子弹。 妻子一听,更是一头雾水,连忙拉着老公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慢慢说话。 李明山慢慢地坐下,抽泣着对妻子说:“这颗子弹是我妈的,是我妈留给我妈的!” 李明山的妻子一脸懵逼。他的丈夫缓缓地将子弹拆开,将里面的一张纸取了出来。 妻子连忙走过去,面前是一张发黄的纸,上面满是皱巴巴的,被子弹夹在里面。李明山的妻子看到上面的字迹,也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纸条上的字很淡,但依稀能看出是一张欠条,仔细一看,上面写着:“今借兰草村李大娘五斗米,盐三斤。” 李明山听我说,1934年的冬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大家都饿得要命。红15军正准备向陕西进军,同中央红军汇合,但在卢氏县受到国民党的两面夹击,无法前进。 正当红军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商人说,他能帮红军渡过难关。 这个村民名叫陈廷贤,是一名卖东西的,他成天在街上闲逛,对这条路很熟悉。 他为红军找了一条路,使红军得以突围,直抵豫陕交界的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的铁锁关。 李明山的妈妈就在兰草村,她看着那些二十多岁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皮包骨头,又经历了一场恶战,每个人都受了不轻的伤。 她二话没说,把家中仅有的三斤盐和五斗玉米都给了红军。 可是红军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说他们是有组织的,不能要村民的一根针。 不过,他们也没办法,只能给李大娘写了一张欠条,让她好好保存,随时可以向组织求助。 李明山听妈妈说过,以前还以为是妈妈在哄孩子,可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妈妈说的是真的。 他知道,她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也很难熬。 李明山和妻子商量后,二话不说就把这张借条送给了纪念馆,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一定要珍惜! 这是一份对他母亲的思念,也是对当年那场战争的回忆。李明山家族的借据如今被珍藏于红二军团纪念馆,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