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9到9551部,这个短片节展到底给青年导演带来了什么?

极客电影 2025-01-15 13:30:54

文| 酸梅汤

HiShorts!厦门短片周与其发掘的新兴创作者正在得到更多关注,这代表着,短片这一影像形式日显成熟,能够为产业注入源源活力。

“小汤,你在有洞察到一些不错的新人导演吗?推荐给我哦。”

2025年1月1日,第六届HiShorts!厦门短片周落下帷幕,6个单元的大奖花落各家,而就在笔者发完相关朋友圈之后,收到了这样一条微信。

发消息的是一位资深制片人,她的诉求明确,也直接证明了HiShorts!厦门短片周的活动意义:为行业培育更多人才,为青年导演带来更多机会。

而这无疑与六年来的耕耘息息相关。

从2019年发展至今,HiShorts!立足短片,汇聚剧情、动画、纪录、实验、商业、音乐等多元模块,已为无数青年电影人提供展现才华与交流学习的平台。

创始人王小曼表示,现在HiShorts!成功找到品牌的差异化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电影人的认可与喜爱。清晰的定位与丰富的影片体量,也使本次短片周成为观察当前中国青年创作者生态的一大窗口。

△总策展人王小曼发言

难得的是,在今年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短片领域产能未减,依旧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HiShorts!的征片量从2019年的1929部提升到今年的9551部,较去年增长近25%;本次入围的210部影片中,新片率达到80%,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HiShorts!拓展创作的边界。

今年的参展作品呈现出的一大内容新趋势,便是更多地将“公域”的社会话题作为创作对象,如技术变革、流动儿童等。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下,以社交媒体推送为主的讯息日益碎片化、私域化,因此,短片逐渐承载起社会媒介的功能。

而随着一批批青年电影人通过HiShorts!厦门短片周的平台被发掘,活动本身亦日益进入公众视野,得到了更多业内外的关注。

未来,王小曼透露,HiShorts!厦门短片周将开辟海外作品相关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HiShorts!厦门短片周的发展轨迹,与许多电影人的职业生涯相辅相成。

本届“成长单元”中获奖的5位导演,作品曾多次入围HiShorts!厦门短片周。

从初出茅庐到走向成熟精进,这些年HiShorts!见证着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也与青年创作者一起吸收、沉淀、反思、进步。

基于AIGC与影视联动成为大势所趋,本届厦门短片周中AI成为青年电影人的创作聚焦点之一。

与此同时,青年导演们不仅运用创意与想法,传递出他们对现实的思考,而且在活动之中,感受前辈和同仁的关照,耕耘创作之路。

黄豆导演的作品《妈妈和我AI爸爸》就以AI为主题进行创作。理工科出身的他将技术融入剧情中,展开富有感性的艺术探索。

影片中男主在父亲患癌去世后,创造出了一个“AI爸爸”,并让“AI爸爸”与妈妈跨时空达成和解,天马行空的创意令观众欣喜地看到青年导演的潜力。

创作期间,黄豆曾花费一年的时间理清相关技术原理,自诩为“技术乐观主义”。而谈及电影灵感时,他认为这更多源自个体的向往、遗憾或心结,并在创作中将之放到更大的社会背景下观察,从而达到“概念”与“情感”的平衡。

今后黄豆将继续在AI创作方向发力,努力搭建电影和AI技术之间的桥梁,同时他也考虑在纪录片方向发展,希望在与真人真事不断地打交道中进行深度的探索。

此外黄豆还发现,今年短片周的论坛上大家越来越敢说,以前很多来参与的年轻主创,在面对业界前辈时有压力,以倾听为主,较少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在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展开聊作品,不失为更好的学习方式。

相比于黄豆,纪录片《白日候鸟》的导演吕东庭对AI创作持保守态度,他认为目前的AI创作效果较为生硬,虽可以作为辅助在前期策划等方面提供帮助,但尚不能在全流程都依赖AI,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纪录片《白日候鸟》导演吕东庭

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与刻画新时代的风貌特征。

《白日候鸟》将镜头对准“新时代游民”,影片里的王哥和谢哥始终居无定所,并像候鸟一样不断迁徙,每当有人想找他们时,就如同开盲盒般解锁越来越隐蔽的角落。

关于短片的创作切入口,吕东庭指出,短片由于篇幅有限,不便于展开完整的起承转合,但可以在片中留下一个巧妙的钩子。尤其对于优秀的纪录片而言,最大的看点不在于情节,而是人物本身的力量。

而在商业单元,今年凭作品《播种》入围的导演廉耀飞已连续三年参加HiShorts!厦门短片周。

△《播种》导演廉耀飞

回顾过往的创作经历,廉政飞倾向于拍剧情向的广告片,这类广告要求内容创作者在兼顾B端客户需求的同时考虑C端客户的感受。

如今,随着广告正在卷入移情营销趋势,无论是公益广告还是品牌微电影,大部分内容都聚焦于通过讲好故事,实现引人深思的效果,至于logo只需在片尾露出即可,这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廉耀飞看来,这种故事类创作往往具有更多可能性。拍摄期间,廉耀飞喜欢观察演员的状态,跟他们共同探讨某场戏的表现方式,在现场呈现出剧本中未曾设想的感觉。

作为《播种》的策划,星星非科班出身,大学专业是心理学,一次偶然的机会星星与廉耀飞合作拍摄了流动儿童心理的项目,星星担任学术指导,将所学知识与短片创作结合起来,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星星认为,《播种》在广告片的框架下完成了他们想要的艺术表达,不过仍需增强戏剧性,继续挖掘细节,这样才能与其他作品形成差异化。

目前,他们也在考虑尝试使用AI优化作品。

来到HiShorts!后,星星表示自己在大量的看片中打开了创作视野,那些从宏大命题出发、富有哲思的作品让她印象深刻,因为她更习惯从个体生活的具象体验中汲取灵感,这些观影体验能辅助他们在未来的创作中探索更多的方向。

除了学习创作经验外,本届HiShorts!的52场放映和36场对谈也搭建一片特殊的场域,从精神上深深温暖着每一个参与者。

在厦门的海滩上,廉耀飞和几位创作者一起漫步迎接新年,这让他十分难忘。

在影视寒冬中遇到这样一群可以畅谈电影的人,他认为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每次来到HiShorts!,他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他携手坚持创作,相互激励与启发。

看到依旧有很多对电影怀有纯粹热爱的人汇聚在一起,就像坚韧的小草一样,去追求能产生情感联结的作品,星星感叹道如今坚持创作还是很开心的。

在2025年伊始,HiShorts!厦门短片周与我国的青年创作者都紧跟时代变迁,共同成长,日趋丰富的短片创作体量、不拘一格的创意、海岸边一场场对影像可能性的热烈讨论,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影视产业依旧活力不减。

以下为极客电影观看获奖短片的感受:

最佳音乐短片:李烜《工厂》

一首接地气的作品,演唱者是自称“河南说唱之神”的张方钊。为了反击“地域黑”,他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而在《工厂》中,他依然聚焦家乡,他在MV中试图唱出自己的经历和矛盾,以及在城乡结构依然存在的当下,当地人特有的精气神,饱含深情。

最佳实验短片:朱云逸《在另一个夜晚》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80年代初,由于城市建设,很快到处灯火通明,萤火虫以闪电般的速度消失了。几年后,城市里就不再有萤火虫了。今天,一位老人与我们分享他在某个夜晚关于萤火虫的回忆。

围绕着萤火虫的意象,导演用质朴的镜头语言道出了时代变迁、城乡变迁、人心变迁的多层次景观。简洁有力且韵味深远。

最佳商业短片:陈沫、姜贤宰、戎在安《木星计划》

作为宝马的宣传片,《木星计划》将龙年、本命红和“岁星”木星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大开脑洞,讲述了一个荒诞又有哲学思辨意义的作品。

片中,宝马开启‘木星计划’,旨在通过规避木星影响,让全人类彻底告别‘本命年’。这一伟大计划,经过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以及神秘人物的客座指导,终于在屡次尝试后,迎来重大突破——‘红运定律’被最终发现。这成功改变了木星轨道,让‘本命年’问题成为历史。

宝马邀请易烊千玺、宁浩、张朝阳、易立竞、杨皓宇等各界大咖以本人身份客串,用各种出乎意料又符合人设的方式,让影片时空和现实时空产生化学反应,同步提升影片的娱乐属性和戏剧看点。

最佳纪录短片:周子杰《远水解不了近渴》

周子杰导演将镜头对准了父母,纪录了他们的生活影像,生动轻巧地把观众带入了他设计好的情节。

不难看出,他的父亲有那个年代的人特有的固执,母亲则极具生活智慧,一家人尽管彼此有摩擦,但是却在内心深处爱着彼此。

影片就像万千家庭的缩影,照出了家庭相处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亦在纪录的背后,让每个人产生了思考,助力实现了家庭和解,这也为同样问题的其他家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方式。

最佳动画短片:柳迪《毗沙门天》

《毗沙门天》为定格动画《风雨廊桥》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以一个密闭的佛塔空间为语境,通过亡命徒、假和尚和刀客之间的对话,结合神与魔的意象,表达了对于善恶对位的思考,即“我行善,我就会好吗?”

影片的矛盾冲突集中体现在台词和人物关系层面,构思精巧,先是用面目恐怖的亡命徒和柔弱的和尚做比照,以思辨式的对话呈现“众生皆苦”;

随后刀客现身,亡命徒躲避,增强了“追杀”的戏剧性和悬念感;结尾更是高能反转,原来,凶神恶煞的亡命徒是“猎物”,纯良天真的和尚才是真正吃人的魔。

以及,为了渲染诡谲黑暗的气氛,视觉上运用了风雪、刀疤、灰尘、摇曳的烛火和断掉的楼梯等元素,强调乱世飘摇和人性莫测。

再有,在人物细节上,导演柳迪曾透露,他特意选择手工上色,以使得《毗沙门天》的人物表情尽量精细。

最佳剧情短片:杨婕《地狱催泪部》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

杨婕导演的《地狱催泪部》堪称是本届HiShorts!厦门短片周最大的亮点之一,影片用超现实的设定呈现了一组父女和解的过程,结合金士杰的精彩演出,感动与奇幻氛围兼备,戏剧性和人文关怀同步输出。

△《地狱催泪部》导演杨婕

其中,“戏中戏”的方式高度适配短片篇幅,父女关系大多借其呈现,通过女主角导演身份的视角,一边在片场内还原了父女曾经的矛盾和的情感,另一边在片场外突出了女主角的情感情绪变化。

而所有人物的台词均为女主角的内心投射,以不同的语气和态度完整展示了女主角对父亲爱怨交织的心理。

并且,在摄影棚的暖光、都市夜色和“往生”机场的对比中,充斥着时空相隔的无奈与不能直接沟通的遗憾。

影片全程,父女俩仅有一场对手戏,即女主角幻视鬼差为父亲,两个人和解,女主角流下了可以让父亲投胎的眼泪。这也是全片的戏眼——“有人为你落泪才能转世”。

眼泪作为情绪的具象化出口,在片中既是生者和逝者的情感联结,亦是关键的送别仪式,其作为线索可以同步带出影片的紧迫性和期待感,是微小元素泄洪猛烈情感的窗口。

评审团大奖:任泓霖《晚风》

年轻的朝气和情爱有着浓烈的生命能量,只是这股能量可以助人成长,也会攻击自己,尤其面对着现实压力和阻碍的冲击,显得坚韧又脆弱。

《晚风》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进城务工的情侣,在基本生活都无定数之时,女生意外怀孕,她不敢告诉男友,私下有了打胎的想法,而男友则奇怪她的状态。两个人各怀心事,在潮湿沉闷的重庆雨季,更显浮躁难安。

基于故事设定,影片的风格呈现既粗粝又细腻,同步透着现实的无奈和影像的浪漫诗意,形成了一种极具差异化的魅力。

评审团特别提及奖:万雪钊《一个新的情绪》

影片以三胎家庭中的二女儿为视角,以点带面,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日常和不同成员间新旧思潮的交锋。

这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冲突是一大亮点。

青春期的大姐面临高考,压力巨大,极为焦虑;新生的男婴则嗷嗷待哺,只能用本能唤人照顾。由此,在狭小的空间里,哭声、骂声、说话声、摔碗声混杂一片,是视听的冲击,也是家里各种情绪横生的具象化体现。

面对着小孩的诉求,父母并不能全员满足,而他们自己的需要亦无人安抚,这时候,被忽视的二姐也在安静中生出新的情绪,对比嘈杂的声音,更具冲击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