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在全世界到底什么水平?我们看“科幻史”就知道了

令狐伯光 2024-11-12 21:41:53

文|令狐伯光

今天继续写写《三体》和科幻吧,其实关于《三体》国内网友一直争论不休,作品看得少的就以为《三体》天下第一,其它科幻作品都不行,尤其是西方科幻里面的“太空歌剧”,但是看得多的又会跳出来说,哪些科幻作品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那么,今天便来写写这个问题吧,答案就是《三体》肯定是顶尖那一批,遗憾的是遗憾了。

中国只有一个《三体》长篇史诗系列,外国有很多作品,至于优劣就很难比较了。还是那句老话,关公战秦琼,其实《三体》都是受到西方太空歌剧的影响,尤其是克拉克(《太空漫游》作者)。

这里,我们就从科幻发展史写写,大家大概就明白了。

从科幻发展史看《三体》地位?可能会让你“有点失望”

科幻发展史大概就是:科幻之父凡尔纳1869年《海底两万里》等作品,科幻之母玛丽·雪莱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HG威尔斯《时间机器》等等一代元老。

然后反乌托邦三部曲:《我们》1921(1924出版)、《美丽新世界》1932、《1984》1949,期间世界上第一份科幻杂志《惊奇故事》1926-1929,雨果奖就是以这个杂志的创办者命名。

这个再往后应该是科幻的黄金时代了,此时应该差不多是太空竞赛的时候,也就是美国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分别是阿西莫夫,克拉克和海因莱因,作品这里就不列了。

这个再然后就是美国科幻新浪潮时代,时间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代表作家和作品厄休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沙丘》系列、《光明王》和《安珀志》等。

这个再然后就是赛博朋克,代表作品是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菲利普.迪克1968年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原著其实不是),然后是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电子世界争霸战》等等。

在赛博朋克前面的一些小众朋克是蒸汽朋克、柴油朋克、纳粹朋克、电磁朋克(有这玩意吗?)射线朋克、真空管朋克等等。

这个其它科幻风格也有很多,比如时间穿越,人体极限(又分大脑和身体,大脑多与心理学相关,身体多与超能力有关),人与非人(就是《人猿星球》这一类),基因科幻(比如湮灭),其它包括什么语言学、社会学等等,反正很多。

不过,黄金时代的太空歌剧还是主流,期间题材主要是想象太空时代人类乌托邦,另外太空竞赛时期,美西方科幻和苏联的两种不同的科幻风格是同时进行的,西方科幻基本上就是太空时代,但莫名其妙的中世纪气息还有那疆域跨越银河系的君主制帝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幻就是想象未来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元素包括不限于太空,火箭,宇航员,集体主义,和那机器人同志。科幻黄金时代后科幻想象不再想象理想乌托邦,开始想一些反乌托邦的现实的东西,电影里机器人开始造反了。

(关于机器人造反的小说早在科幻的远古时代就有了(指科幻元老的时候),最后随着各种点子出现赛博朋克的科幻体系逐渐形成,主要元素是AI、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模糊人、碳基生物生物与机器界限的赛博格,以及最重要的高科技低生活的极端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反乌托邦。

虽然赛博朋克还在现在流行,但它早已经是上个世纪玩剩下的东西,其中有点左翼倾向的反对资本垄断集团用科技愚弄民众的精神内核,在现在的作品中已消失。我个人认为现在需要的是两种科幻(本质上是一种)。

要么是在赛博朋克反乌托邦世界中,进行红色revolution干翻赛博反动纸老虎,要么重拾太空时代那种仰望星空,对于未来红色乌托邦抱有乐观态度的精神,或者,可以将太空时代和赛博朋克相结合,打造一个人类上太空之后,却还是没有过上好日子的赛博朋克世界。

然后主角团在这反乌托邦中逆行建立科学乌托邦,弘扬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一类的精神,或是反思red低潮和修现状未来何去何从一类的,要是现在有这种精神内核的已经创作完整的科幻作品,老子直接瞬移过去看,要是还没有创作完,老子把稿子抢过来写。

与欧美科幻,日本科幻相比,中国科幻到底有多“落后”

美国科幻其实到90年代就玩得差不多了,后来玩的基本上是之前玩剩下的东西,不管什么太空歌剧,太空科幻,赛博朋克,时间穿越,机器觉醒,人与非人,基因科幻等等,并没有开创多少新风格,毕竟一二战和冷战时期是欧美科技大进步时期,苏联解体后美国就废了。

这个时期全世界科幻值得一提的就是日本,因为6070年代是日本经济和科技爆发时代。

日本科幻对于全世界的贡献大概有两点,一个是还是西方开创,但是日本人玩出自己的风格,比如太空歌剧有《银英》,赛博朋克《阿基拉》《攻壳》简直占据这个风格另一半,其它时间穿越,宫崎骏的蒸汽朋克动画,讲梦境和人格的今敏《未麻的部屋》《红辣椒》等等。

反正西方有的,日本大概也有,玩得也不错。

另外一个就是日本开创的科幻风格,《EVA》机甲绝对是其中一个,哥斯拉这个怪兽和特摄大概也是,像《杀戮都市》那种也算是了,反正还有不少。

至于中国科幻,目前只有刘慈欣继承美国黄金时代科幻一枝独秀,就算你觉得《三体》吊打阿西莫夫,克拉克等等都好,它都是太空科幻,不是开创的新风格,而其它科幻作家包括刘慈欣自己,也并没有开创什么风格,只是作品有好有坏。

中国网友谁都看不起,除了时代因素,可能也有点文化因素影响,国内观众如果是科幻迷的话什么作品都看过了解多了可能觉得没什么,普通人只是会觉得好看不好看,很多国外的作品一个是在时代发展中有些也已经有点老套了,再就是很多都有宗教因素上帝什么的,可能国内看了也觉得别扭。

尤其如果影视化,再魔改一下zzzq和三角恋四角恋什么的就更难看了。

我觉得很多作品我觉得自己看完认为好看就行了,每个人口味也不一样,现在很多人喜欢各种分析,反正我是每天很累休息的时候看看,觉得符合我的口味就行,可能也会浅显的分析一些但是不会太多,感觉这样就挺好,整多了真的很累,作品就是给人看的,好看就行了。

中国科幻的路,到底还有多长

太空歌剧,在中国不受欢迎和所谓接触科幻早晚无关,中外科幻读者口味差异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各民族的精神内核,或者说其接触科幻时的社会思潮相关。西式太空歌剧大行其道时,正值西方发展的黄金年代,精神面貌透出一股绝对的自信,并且对于未来具有着极其感性的积极预期。

在整体剧情上将自身文明或者主角置于一种征服者或者探险家的位置。而我们经过苦难与彷徨并重的近代史,对于未来的构想偏理性宏观,倾向于以文明整体来叙事,并辅以谨慎平等的对待外来文明,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和对宇宙探索过分浪漫化。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中国模式更多一些,毕竟你可以说童话很优美很有感染力,但是在同等文学水平下,就因为童话写的早就硬说它比严肃作品价值高那完全是胡扯。

我认为科幻的内核是科学思维,所谓科学思维就是怀疑,假设,研究,摸索,设计实验,理论与实验螺旋交织不断去推进发现,最后探知到一点点自然的奥秘,这个意义上科幻与本格推理非常相似。

而从精神内核的角度,科幻是理性的探索,对大自然与星空的敬畏,是对智能的赞歌。就像小说“山”那样,是一个文明和智慧耗费千百个世纪的努力无数次的弯路和失败,去了解自己所生存的宇宙的一角。

科学一点都不容易,智慧为了扩展自身的认知边界做出努力也真的非常不容易,这不是魔法不是原力,血统高贵挥挥衣袖忽然变个奇迹出来。

所以,我会觉得太空肥皂剧亵渎了科学家的浪漫,也缺乏对自然的敬畏。

中国科幻,路还有很远很远。

0 阅读:16
令狐伯光

令狐伯光

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