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马未都拿电镀椅换老红木家具现在他建了博物馆电镀椅呢?

磐清阁的精神 2024-03-19 19:15:21

白岩松在他的《白说》一书中,在谈到现代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忽视和遗忘时,讲起了关于冯骥才老先生的一个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冯老先生家里被小偷偷了,冯老师听到这个消息,猛拍大腿,喊道:“惨了,我的字画、文物啊!”

可等冯老先生赶回家中,惊讶地发现,小偷把电视机、录像机都搬走了,而那些字画和文物却一样都没动。

冯老先生后来对警察说:

给你一千元钱,抓到小偷的时候替我谢谢他。

小偷拿走的那些电视机、录像机,和那些字画和文物相比,真的只是九牛一毛。

最后,冯老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贼没文化,损失巨大。”

因为没“文化”而“损失巨大”的并不只是那个小偷一个人,而是无数人。

可以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民族文化忽视或轻视的并不只是个体,而一度是社会性的。把那些有宝贵历史文化价值的老房子拆了,建成金碧辉煌的“豪宅”,这样的事儿哪个地方没发生过?

白岩松接着又举了马未都和老家具的例子:

现在的收藏大家马未都当初与我们一样,也是个码字的媒体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带上当时最流行的电镀折叠椅子,在北京西四等地信托商店或家具门市外面,等那些拿红木或更珍贵老家具来的主儿。上前商量着用电镀椅子换老家具,十有八九乐呵呵地同意。

转眼二三十年过去,电镀椅子都锈了扔了,而换来的老家具则进了马未都自己建好的博物馆,展览着,拿啥都不换。

马未都当年拿电镀折叠椅换来的老家具,现在随便哪件都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价值连城。

而那些一度让大众趋之若鹜的电镀椅,可能早已锈为尘土。

无独有偶,另一位收藏界的泰斗人物王世襄老先生,收藏的大量黄花梨、紫檀、红木老家具中,有很多就是走街串巷收来的。王世襄老先生说,其中有一张黄花梨的桌子是他拿一对电镀的折叠椅换来的。

今天,那对电镀椅应该早就报废了,可那张黄花梨桌子后来拍了几千万。

类似的故事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案例。

家具,不仅是空间陈设中的存在,也是人类在生活世界展开的凭依。

经典的中式家具,是明清两代文人展现精神世界的载体之一,是他们表达文化精神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烙印,刻画着中国传统文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安顿着他们精神和理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的、无可替代的载体,和其它民族文化一样,它生命力是以几百年、几千年为单位的。即使经历了“破四旧”等运动而一度被打断,但它依然能穿透长达几十年的断层,生生不息。

正因为中式家具承载着中国文人的精神和理想,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所以才会在几百年来一直被国际收藏界、艺术界、家具设计界所推崇,被尊为“世界家具三式”之首,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巅峰。

这样的家具,怎么会没有价值?

正如白岩松在书中感慨的那样:

我们这一两代中国人,是没有“故乡”和“故居”的,一直都在迁徙。再不好好重视文化,我们将来拿什么回忆,拿什么找到家?

在这个没有故乡也少了故居的时代里,如果再没了记忆,未来还有什么意义?

0 阅读:0

磐清阁的精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