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寺坐落于成都市什邡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中宗景龙三年,即公元709年。历经多次精心修缮,现已蔚为壮观,确为一座历经千年的古老寺院,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步入寺内,发现昔日西侧的空地已蜕变为茶园,而邻近的一座石碑依然屹立,默默记录着14载前的往事。碑上镌刻着108名孩童的名字,依出生顺序排列,他们正是那段往事的核心人物。
2008年5月12日午后,微风轻拂,空气中带着暖意,树叶在阳光映照下更显鲜绿。城市刚从宁静中苏醒,人们正享受这宜人的时光。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震惊,眼前的废墟与尘土揭示了这场灾难的真实与残酷。
那一刻,天地仿佛颠倒,风云骤变。无数恒久之物瞬间瓦解,无数鲜活生灵刹那被掩埋,人们眼前熟悉的景致转瞬间已换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凄凉画面。
什邡市紧邻汶川灾区,受损惨重,其妇幼保健院瞬间变为危房。危急时刻,医护人员与家属合力将数十位待产孕妇转移至户外。之后,保健院迁至一空置学校,但余震频发,学校亦无法安居。彼时,乡镇医院多毁,可用医院全力救治伤员。
面对这众多孕妇及她们腹中的新生命,我心中焦急万分:务必确保她们的安全,绝不能任由她们置身于险境之中!
保健院院长桂逢春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医院对面的罗汉寺内,恰好有一块宽敞的空地,何不利用它来搭建临时帐篷?这个主意迅速在他心中成形。
然而,众人皆感诧异,普遍认为佛门乃清净之所,容纳众多孕妇入住恐会扰乱师父们的修行,这样的安排未必能获得他们的首肯。
桂逢春深信,素全法师作为寺院住持,品德高尚且慈悲为怀,断不会坐视孕妇们陷入险境。情势紧迫,他无暇多虑,毕竟,一旦那数十名孕妇遭遇不测,便是两条生命的重大损失。
随后,他率领医疗团队,携带着抢救出的医疗器具及待产的孕妇们,悄然抵达罗汉寺,未及通报便径直请求素全法师,希望能紧急“征用”寺庙场地。
当他们轻轻推开寺门的那一刻,眼前所呈现的景象瞬间令他们瞠目结舌,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惊愕。
寺院内已是人满为患,皆是受灾的民众,僧侣们正忙碌着为伤者敷药。门扉轻启,僧人们本能地站起,欲迎新一批难民。然而,即便秉持慈悲为怀的信念,眼前这群孕妇的出现,仍让他们倍感意外。
孕妇分娩伴随出血,这在佛门清净之地被视为忌讳;且产后需食肉滋补,又违背了僧侣的戒条。此时,信仰与救人产生了冲突。桂逢春毅然介入,向素全法师提出请求,法师毫不犹豫地带领僧众,大开寺门接纳。
刹那间,寺庙内充盈着喧嚣与活力,却也不失条理与秩序,各处活动虽多,却皆按部就班,繁忙中透着一份和谐与宁静。
在医护人员核查人数之际,意外发现一名孕妇缺席,他们立刻焦急地驾驶救护车全城寻找。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在广场上寻得那位姓陈的孕妇,她因受惊逃离,此刻正与家人在一起。
此刻,素全法师于寺庙中引领众僧,或搭建帐篷,或摆设膳桌,又忙于烧水煮食,倾尽所能给予援助。接着,他与僧侣们整理出一间禅室,内置三张禅凳、篷布一张,并添置树枝一根以备不时之需。
有人向法师询问,寺院中的三样物品有何用途。法师淡然回应:“它们能在地震时,为新生命的平安降临提供助力。”
因此,他们临时拼凑了三张禅凳作为产床,周围用篷布简单围起以作遮挡,并将树枝改造为输液架,以满足紧急需求。
寺院内一片繁忙,僧侣、医护人员正紧锣密鼓筹备,同时,众多未受伤的灾民也主动加入,众人齐心协力,共同为即将分娩的孕妇们做好各项产前准备。
此刻,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忽然感到强烈的宫缩,预示着她是众人中第一位即将迎接新生命的母亲。
医护人员迅速协助她躺上产床,着手安排接生事宜。产房内因阵痛的增强而愈发忙碌,相比之下,产房外却是一片庄严,僧侣们列队诵经,为母子祈福,周围灾民也在这份宁静中静待新生命的到来。
数小时后,在唐朝古建的千年寺庙内,一间临时搭建的产房迎来了新生命,伴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首个男宝宝顺利降生。
罗汉娃的诞生,象征着历经劫难后的新生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光明。素全法师深感其意,故赋予这个在此地降生的孩子以“罗汉娃”之名。
随后,日复一日,每天都有新生命呱呱坠地。这些新生儿的母亲,除妇幼保健院内的数十位外,还有不断从各乡镇接运至此的孕妇们。
遭受地震的孕妇们精神受创,妊娠状况受波及,多选择剖宫产。这令妇幼保健院面临空前紧张局势。产房内,除主刀医师,业务院长、麻醉师及骨干团队全员待命,以备不时之需。
历经重重挑战,那段不易的时光终于被我们顽强地跨越。困境虽难,但我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功走到了今天,迎来了新的希望。
截至8月下旬妇幼保健院从寺庙撤离,统计显示,罗汉寺内的临时产房已迎接了108名新生命。因恰与寺内108尊罗汉雕塑数目相符,这108名婴儿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罗汉娃”。
随着孩子们的相继诞生,寺庙内避灾人数已逾千人。素全法师坚定地实行三无原则:无条件接纳灾民,无条件供应物资,并保障一日三餐与热水。厨房里锅碗瓢盆声不绝,炉火昼夜不息,确保灾民生活无忧。
面对新生儿因母亲产后营养不足而无奶啼哭,众人皆因寺庙戒律而犹豫。关键时刻,素全法师挺身而出,一声大吼打破了沉默,毅然决定破例以助母婴。
烹制鸡汤,慢炖肉食!这是为了滋养产后妈妈们,确保她们获得充足的营养补给,迅速恢复体力与健康。
寺院中的居士们闻讯后,纷纷表达不解,随即上前劝阻:“师父,虽已收容她们,但我们不能为她们违背戒律,寺庙内现荤腥,实属禁忌,不可为之!”
素全法师深知其中道理,然而他仍坚定地对居士们摇了摇头,摆手示意道:“我意已决,”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
对于出家人而言,最大的忌讳在于‘见死不救’,除此以外的其他行为皆非大忌。佛法灵活多变,并无固定之法,因众生的痛苦,亦是我们内心的痛楚。
随后,他提高嗓音,再次下达指令:“准备炖煮鸡肉与肉食!”他的声音充满力量,清晰传达出对烹饪的迫切期待。
一群心怀对生命的深切敬畏的僧人,着手从救灾物资中取出鸡只。与此同时,避难民众迅速加入,协助宰杀。鸡血淌下的刹那,僧人们不约而同地诵起了经文,以表虔诚与慈悲。
寺院中的清规被打破,空气中飘散着鸡肉的香气。不久,热腾腾的鸡汤被逐一送至产妇手中。因长久素食,僧众在接触肉香后,纷纷感到不适,尽数呕吐。
随后的日子里,孩子们皆茁壮成长,身体健康。素全法师向众人宣告:
我们持续致力于修行之道,以实际行动不断传播佛法的精髓,深信这一路上的所有努力与付出,皆是意义非凡且极具价值的。
灾后重建工作逐一展开,昔日废墟之上,新貌渐显,一切仿佛获得了重生,焕发着勃勃生机。
2009年5月12日,正值108名罗汉娃的诞辰,素全法师结束早课后欲前往用餐,未料门口已聚满了人群。众人一见法师,满面笑容,其中一人高声说道:“法师,您不仅救了我们,还救了我们的孩子,今日特带孩子回来探望您!”
2011年5月12日,恰逢罗汉娃三周岁生日,父母们携子女重返罗汉寺,赠予素全法师一件意义非凡的百衲衣,此衣由108块孩子襁褓布拼接而成,深表感激之情与祈福之意。
望着手中的百衲衣,素全法师心中涌现出当年108名新生儿的面庞,瞬间泪光闪烁。他身着此衣,与孩子们合影留念,随后,这件充满意义的百衲衣被供奉于罗汉寺,作为佛法传承的宝贵象征。
十四载光阴转瞬即逝,现今的罗汉娃们已蜕变为青春少年。他们的诞生,是从困境迈向福祉的历程,背负苦难却孕育新生,活着即是重建所有可能的基石,正如素全法师所言,生存承载着无尽希望。
孩子们成长后,或许平凡无奇,或许成就非凡。他们如同各式各样的灯具,有的微光十瓦,有的璀璨千瓦。但关键在于,只要能为他人照亮前路,他们的生命便充满意义。
人生犹如一场漫长的修行之旅,世间信徒众多,但真正稀缺的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纯真善良与慈悲情怀,这些才是修行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2008年,千年古刹罗汉寺中,素全法师的佛法修为达到了新高度。他与108名孩童结下不解之缘,正如他颈间佩戴的108粒佛珠,以及身披的由108块布料精心缝制的袈裟,寓意深远。
达到108项功德圆满,这一成就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奇迹,更是对佛法庄严性的深刻体现,彰显了修行之路的崇高与不凡。
期盼人人怀揣一颗仁爱之心,既能温暖他人,亦能照亮自我前行的道路,实现自我救赎的同时,也播撒善念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