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历史,汉朝战胜匈奴,是无意中碰到了匈奴的死穴

念桃说历史 2024-07-23 14:39:19

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于中原的两河流域,无论是最开始的奴隶制社会还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它们的主要政治中心建立在中原地区,自恃正统传承的中原王朝一直把边疆地区兴起的少数民族视为蛮夷之地,把那些活在马背上,靠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称之为匈奴。

因为边疆资源争夺的问题,中原和匈奴一直是世仇,从秦朝开始就相互战争不断,秦始皇统一后,不仅针对匈奴修建长城等防御措施,还派遣蒙恬等深入漠北主动出击,从战争结果上看,秦朝似乎占据优势,但后续的汉朝,却并不是如此。

很多人都认为汉朝时期和匈奴作战以胜利居多,因为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获得了重大战果,这只是表象,实际上汉朝在最初也曾被匈奴问题困扰,并且吹了许多亏,这段带有屈辱性的历史经常被忽略,之所以能够战胜匈奴,是因为无意间抓住了匈奴的死穴。

汉朝前期的卑躬屈膝

汉朝是继秦朝后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个无人敢惹的朝代,尤其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壮志豪言让人们在潜意识里以为汉朝向来就是这么强大,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前期的虚弱状态。

和其他的封建王朝不同,秦朝到汉朝的建立并非直接过渡,除了灭亡秦朝的战争之外,还有持续五年的楚汉之争,这两次大规模战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刘邦在建立西汉政权的时候,国家朝政十分贫困。

反观同一时期的匈奴少数民族,却趁中原战争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早年因为秦朝对匈奴的战争,导致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陷入相互征战,月氏,东胡,匈奴之间频繁爆发战争,随着匈奴逐渐强大,几方势力握手言和。

匈奴部落更是趁着中原楚汉之争的内斗之际灭亡了东湖,击退大月氏,成为当时边疆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汉朝初建之时,匈奴已经通过平城一战将势力发展到全盛,直接成为西汉时期最大的威胁。

汉高祖刘邦虽然完成了天下的统一,但接手的却是秦朝的烂摊子,少数反叛势力依旧存在,天灾严重,人相食,死伤十分严重,贵为天子的刘邦出门甚至找不到一样的马,只能乘坐牛车,除了内忧,西汉还有外患存在。

匈奴趁西汉孱弱之际,三番五次进入中原地区掠夺牲畜,肆扰当地居民,汉高祖刘邦对此感到十分愤怒,不顾群臣劝阻召集数十万军队就要和匈奴部落一较高下,本以为此次御驾亲征能够大获全胜,不曾想三十二万大军和刘邦一起被围困在了白登。

这次战争不仅让汉朝丢了面子,还等同于告诉刘邦,此时的匈奴已经成为汉朝最直接的威胁,并且从当下的情况来看,西汉还有国内的烂摊子需要处理,加上当前战争新败,根本就不适合再挑起战争,最终刘邦听从刘敬的建议,推行和亲的政策。

这是汉朝在无奈之下所采取的措施,是一种带有屈辱性的被迫和亲,从冒顿单于开始,和亲的主动权就一直掌握在匈奴手中,刘邦登上皇位的第九年,是西汉和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刘邦将宗族内部的女子嫁给了冒顿单于。

作为汉臣都知道,这看似平等婚姻的背后其实是汉朝的委曲求全,不仅是刘邦,后续的好几任皇帝在被动和亲的同时还要向匈奴赠送粮食,美酒甚至金银等其他奢侈品。

这虽然对雄霸中原汉朝来说是一种屈辱,但连续的和亲的确为汉初带来了一定的喘息时间,汉武帝时期便是汉朝最后主动和亲的阶段,这时候的汉朝国力不断增长。

刘彻通过推恩令掌握汉朝实权,又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实现了思想方面的大一统,他已经不再愿意通过礼品赠送与和亲的方式来维持边疆的稳定。

汉武帝的大获全胜

在和群臣商议之后汉武帝决定不再看匈奴的脸色,准备组织军队起兵攻之,为了保证这场战斗万无一失,汉武帝进行了多方准备,他首先派遣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绕过匈奴来到早年被击败的月氏地区,并利用往日的仇恨说服它和汉朝联合,对匈奴实施政治上的鼓励。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正式发动了针对匈奴的战争,这也是汉朝继上次失败之后的首次获胜,不仅获得了相当的财宝作为战利品,还俘虏了数十名匈奴贵族,这是西汉强大国力的展示,也是对匈奴的正式宣战。

首战告捷之后,汉武帝的信心大受鼓舞,他开始着手准备对匈奴的长期作战,首先就是军队的针对性组建,汉武帝组建了大规模的骑兵,在安定,北地,西河等西北六郡形成了骑兵的训练场所,汉武帝提出,若要大破匈奴,当以射猎为先。

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所建立的八校尉军队之中,有一半都是骑兵部队,后续各大州郡都组建了骑兵,不仅平时能够镇守疆土,还为后续对匈奴的征讨做准备。

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在汉武帝的指示下,开始了对匈奴持续十几年的战争,以大将卫青为主要将领,前期的几次战争连战连捷,还招降了许多匈奴俘虏,汉武帝将他们融入在骑兵之中,再次增强了汉朝骑兵的战斗力。

随着卫子夫晋升到皇后的位置,霍去病这个军事方面的天才被汉武帝挖掘出来,因为出色的个人能力,他在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成为校尉并开始带兵作战。

霍去病就好像是天生的作战奇才,在茫茫的大沙漠之中也有精确的方向感,仅仅带领八百骑兵就敢深入漠北,和匈奴作战并取得完全胜利,因为战功卓著,霍去病在二十岁那年就晋升为骠骑将军,参加两次河西之战直取祁连山脉。

在河西走廊一带歼灭和招降匈奴部队十万人,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再次进攻匈奴,七万余匈奴再度被霍去病征服,达到了封狼居胥的无上荣耀,从这时候开始,匈奴再也难以对汉朝构成威胁。

匈奴的死穴

很多人都认为汉朝和匈奴作战的大获全胜是霍去病和卫青的功劳,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两个民族的冲突,并不是某位将领所能左右的。

从骑兵上比,匈奴的骑兵丝毫不比汉朝的衰弱,另外,汉朝方面属于异地作战,大漠地区的风沙恶劣环境对西汉来说都是不利因素,但常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匈奴部落却丝毫不受影响。

汉朝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是因为抓住了匈奴的致命弱点,那就是来自于内部的变化所导致的分裂。

因为连年的作战,匈奴部落内部的经济状况发生恶化,难以再维持现状,此外匈奴内部的继承制度不完善,经常出现一些权力和地位的争夺,对部落的稳定形成了十分不安全因素,加之军事方面的连年失败,匈奴内部各族之间矛盾扩大。

两汉时期匈奴的活动区域大都在蒙古高原上的高纬度地区,气候比较干旱,年降水量并不高而且降水时间和降水量都不稳定,加上冬夏季节的极端气候,很多地区难以进行正常农业,所以匈奴只能通过一些其他经济方式来对生活进行补充,包括早期和汉朝的贸易往来。

当西汉决定对匈奴进行作战的时候,原本的贸易关系就会破裂,原本可能获得的生活资料就会降低,势必会导致内部分配不均,在这种情况下会引发内部矛盾,这样便会直接引发内部的权力争夺。

加上后来几次的连续战争,匈奴地区发生了分裂,为了保证部落经济的正常发展,南匈奴选择向汉朝称臣,并开始逐步向内地迁移,北匈奴出于敌对便只能继续向大漠内部迁移。

因为南匈奴率先称臣,所以北匈奴的几次和谈都失败了,正所谓祸不单行,北匈奴在经济周转困难的同时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蝗灾,人口牲畜大量死亡,草木枯萎,各种物资都难以获得,周边还有鲜卑等其他民族敌对,进一步加剧了矛盾,走向解体。

剩余的南匈奴部落已经因为分裂而失去了大量战斗力,经济往来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汉朝的帮助,根本无力组织战争,退一万步来讲,即使匈奴和汉朝走向战争,此时的它也不再是汉朝的对手,经济命脉握在汉朝手里,就像是死穴一样,所以注定最后的失败。

这便是汉朝和匈奴的渊源,从发展层面来看,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俯首称臣屈辱和亲,到后来的大获全胜,全都是因为在匈奴分裂时期一把抓住了它的经济死穴,所以才能获得全面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向东,.秦与匈奴的关系[J].秦文化论丛,1996,(00):.

[2]汤国娜,.西汉、匈奴经营西域政策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0):.

[3]吴思宽,.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J].百科知识,2022,(24):.

1 阅读:73

念桃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