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补光实验录,产蛋率提升1成,鸵鸟养殖场数据,凌晨两点开灯佳
在养殖界,鸵鸟可是个特别的家伙。鸵鸟体型大,腿长脖子长,跑起来那速度可快了。它的价值也不少,身上的肉能吃,皮能制革,羽毛能做装饰,蛋的营养价值也高。不过啊,在鸵鸟养殖场里,可有不少让人头疼的事儿呢。
就说鸵鸟的产蛋这事吧,产蛋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效益。在某些鸵鸟养殖场,以前产蛋率老是上不去。这鸵鸟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儿,它对环境要求挺高的。在北方干冷的养殖场,鸵鸟得适应寒冷的天气,到了冬天,保暖措施就得做到位。而在南方湿热的地区,又得想办法防止湿热的环境影响到鸵鸟的健康。
在一个北方的鸵鸟养殖场里,有个老李,干了多年的鸵鸟养殖。老李跟我说,他以前为了提高鸵鸟的产蛋率,试过好多办法。什么调整饲料配比啦,改善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啦,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后来老李听说有些人通过夜间补光能提高鸡的产蛋率,他就寻思着,这法子对鸵鸟是不是也能有用呢?
刚开始的时候啊,老李心里也没底。他就先在自己的一个小养殖区做起了试验。这个养殖区里有20只鸵鸟,老李选择了这个区是因为这里的鸵鸟比较有代表性,年龄啊、健康状况啊都比较均匀。老李按照他了解到的方法,在每天的凌晨两点开灯,补光两个小时。就这两个小时啊,可把老李忙坏了,得时刻盯着灯光是不是稳定,鸵鸟的反应是咋样的。
刚开始补光的时候,鸵鸟们好像还很不习惯,有点躁动不安。老李就担心这会不会适得其反呢。不过他也没就这么放弃了,心里想着再观察观察。过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他发现鸵鸟们慢慢适应了补光的时间,躁动的情况少了很多。
这时候啊,老李突然想到,不同的绿植在鸵鸟养殖场的布置可能也会对鸵鸟产生影响。他就在养殖场里种了几种不同的绿植。有薄荷,薄荷在夏天的时候能清凉解暑,不过在北方冬天可就有点麻烦了,得移回温室里才能继续生长。还有薰衣草,薰衣草的那种香味据说可以舒缓动物的情绪,就是养护起来有点讲究,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还有迷迭香,迷迭香耐旱,但是在南方湿热的地区,如果没有做好排水措施,很容易就烂根了。还有一种比较冷门的绿植叫鼠尾草原绿,这种绿植耐寒性不错,在北方干冷的地区能长得比较好,而且对鸵鸟来说有很好的隐蔽性,鸵鸟会感觉更有安全感。还有一种叫百里香,百里香的抗菌性强,南方的养殖场如果使用的话,能减少一些细菌滋生的可能。
大概又过了两个月,奇迹出现了。这个小养殖区的鸵鸟产蛋率比之前提高了差不多1成。老李高兴坏了,他觉得这个夜间补光加上合理布置绿植的方法可能真的有效。
老李的这个事儿啊,也引起了周围养殖户的关注。有个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在大城市周边的鸵鸟养殖场,土地成本高,养殖密度大,鸵鸟的压力也大。而且城市的光污染也可能影响到鸵鸟的自然生活节律。像老李这种夜间补光的方法,可能就是重新调整了鸵鸟的生物钟,让它们觉得自己到了适合产蛋的时候。
还有一次,老李去南方一个鸵鸟养殖交流会上。南方有个鸵鸟养殖场的张经理就提到,南方的鸵鸟养殖和北方有很大的区别。南方的湿热环境下,鸵鸟更容易生病。他们养殖场在夏天经常要做防疫工作,耗时又耗力。张经理还说,他也希望能试试老李的这个夜间补光和绿植布置的方法,但是南方的光照条件和植物生长环境和北方不太一样,得做出一些调整。比如说,在南方晚上补光的话,得考虑到蚊虫的问题,蚊虫太多了可能会传播疾病,而且可能会干扰鸵鸟的休息。
老李从南方的养殖交流回来后,就更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养殖方法了。他又扩大了试验范围,把他养殖场里一半的鸵鸟都采用了这种夜间补光和合理布置绿植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半年的时间里,整体产蛋率的提升效果就更明显了。他用数据说话,以前每天产蛋大概20个左右,经过这些调整后,每天产蛋能达到22个左右,而且蛋的品质好像也有所提高。蛋壳更厚了,这在一些做鸵鸟蛋工艺品或者鸵鸟蛋收藏的人眼里,就是很不错的变化。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时间因素,就是那两个小时的补光时间定在凌晨两点。老李说,他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说是鸵鸟的一些生理机能在半夜的时候会有一些潜在的反应,可能在凌晨两点左右比较适合通过光线刺激来启动一些与产蛋相关的生理进程。这就像给我们人设置闹钟一样,到了这个点,身体就会收到信号开始做一些调整。
不过呢,这也不是说每个养殖场的鸵鸟都能一下子适应这个方法。在一些山区的鸵鸟养殖场,地形复杂,养殖场的光照条件可能不太好控制。有个山区的养殖户小王就说,他那个场地坑坑洼洼的,灯光很难均匀地照射到每一只鸵鸟。后来他就想了些办法,在场地里搭了一些小支架,把灯架高一点,这样能保证光照更均匀。
再说说南北差异吧。北方的鸵鸟养殖场在冬天,鸵鸟的产蛋率本来就因为天气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除了补光,还得给鸵鸟提供足够的热量。有的养殖场会在鸵鸟舍里安装暖风机,但是这又得考虑成本问题。南方的鸵鸟养殖场呢,夏天的湿度大温度高,鸵鸟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就像前面提到的,要经常做防疫工作,而且还得保证鸵鸟有足够清凉的环境。
从老李的这个养殖故事来看,鸵鸟养殖真的是一个有很多学问的行业。这些关于夜间补光和绿植布置的小细节,可能就会对鸵鸟的产蛋率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给其他养殖户提了个醒,我们不能总是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要多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到地域差异、环境的差异等因素。
但是这里还有个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老李的这个方法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产蛋率,但是长期来看,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呢?比如说,长期在凌晨两点补光,鸵鸟的内分泌会不会紊乱?或者对鸵鸟的心理状态会不会有长期的影响呢?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更多的鸵鸟养殖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士能关注到这些问题,一起推动鸵鸟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