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见外宾一番话留悬疑,对方苦思4年不解,主席亲口给出答案

任我去 2024-07-19 09:52:55

其实很多国家都有共产党,即便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美也不例外,只是其力量大小不一而已。

比如在南半球国家新西兰,就有着这样一支社会主义力量,尤其是在威尔科克斯时代,其政党还曾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威尔科克斯也曾多次来到中国,并与毛主席有着不错的关系。有意思的是,毛主席曾对威尔科克斯说过一段话,让后者困扰了数年之久。

来自新西兰的同志

上个世纪曾有过一段十分光辉的红色时代,由于俄国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了起来,也因此诞生了很多红色政治家。

这里面有好些个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土耳其共产党人苏布希,他从1910年参加土耳其社会党以来历经坎坷,最终在1920年领导建立了土耳其共产党。

本来,苏布希应该能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只可惜一年后他就被刺杀了。

除了苏布希,澳大利亚的希尔也是十分著名的人物,这位是学法律出身的,1936年成为了澳大利亚共产党的一员,后续一直身居核心。

不过,尽管希尔没有遭遇意外,他却在1963年被开除出党,随后又自立门户,直至八十年代卸任。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这里也有共产党,但最初的时候新西兰并没有独立的党组织,而是作为澳大利亚共产党的党支部存在,其党支部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的3月12日,比中国共产党成立还要早几个月。

另外,新西兰共产党的独立运作也要比我们更早一些,1927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从澳大利亚共产党中独立出来了。

此后,新西兰共产党一直是国际共运的重要参与者,而威尔科克斯是其中最知名的共产党人之一。

威尔科克斯出生在英国,少年时跟着父母一起移居新西兰,长大后读过大学也当过工人,在1933年加入了新西兰共产党。

在成为共产党人后,威尔科克斯的成长还是很快的,没几年他就是全国委员了,1951年更是成为了总书记,从此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两年了,尽管威尔科克斯还没有机会到中国去一趟,但他的心里早已对毛主席充满了向往。

威尔科克斯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毕竟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最多人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却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由共产党带领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尤其是独立后的中国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以十分强硬的态度扫除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这让很多还处在殖民牢笼中的穷兄弟十分歆羡。

因而在当时的世界上,左派人士无不向往中国,无不对毛主席充满敬佩之情,威尔科克斯也不例外。

毛主席怎样说“晕”外宾?

在1959年的时候,时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很多国际友人都来到了北京参加活动,威尔科克斯也来了。

在天安门城楼的会客厅里,威尔科克斯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毛主席,两人先是热切地握手致意,随后坐在沙发上聊了起来。

聊天的过程中,威尔科克斯不无敬意地说:“在您的领导下,中国的资产阶级接受了和平改造,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了‘和平过渡’,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原本威尔科克斯只当自己说了一句好话,毛主席应该高兴才是,却没想到毛主席先是淡然一笑,然后对他说:“如果只看现在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接受和平改造,就硬说中国革命史和平过渡,那和瞎子把大象鼻子当成大象有什么区别。”

毛主席说话向来如此,总是善于使用各种比喻、俗语、典故,所以做他的翻译官其实是一个很有压力的工作。

但显然当天的翻译很专业,威尔科克斯理解了毛主席的意思,而他的表情一下子就变得疑惑起来。

在威尔科克斯看来,中国就是通过和平改造的方式完成了过渡啊,怎么就不对了呢?

看着疑惑不已的威尔,毛主席笑着回复他:“为了赢取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最终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如果不是因为手里有政权、有军队,怎么可能实现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呢?”

毛主席的这句话已经非常直接了,威尔也是若有所思。

诚如毛主席所说,中国革命绝不是靠和平改造赢来的,为了得到这个和平改造的契机,我们从1927年就在进行武装斗争,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期间不知道有多少流血牺牲。

别的不说,就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红军从最初的三十多万人被打的只剩下两万多人,湘江水都被染红了,这能说是和平赢来的吗?

再者,毛主席当年和斯诺会谈的时候就提过:“我准备了好多次,就是不死,有什么办法?好多次都快死了,包括你说的战争中的危险,把我身边的卫士长炸死,血溅到我的身上,可是炸弹就是没有炸到我。”

可见,尽管是毛主席,面对残酷的敌我斗争也多次身处险境,死亡多次与他擦肩而过,这又有何和平可言?

革命绝不是请客吃饭,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流血牺牲换来的,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

当我们把最为顽固和强大的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都打倒了,剩下一个习惯于妥协的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就只能接受和平改造了。

这也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共产党都走向了失败的原因,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自身又没有掌握军队,也就只能苟延残喘。

弄明白了这个道理,威尔顿时感到豁然开朗,他于是赞叹说:“您是我见过最伟大的天才军事家和战略家之一。”

然而,毛主席依旧谦虚地表示:“我哪里是什么天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只不过比那些死背教条的人懂得三条道理。”

“什么道理?”威尔于是问。

毛主席缓缓说道:“人要吃饭。”“走路要用脚。“子弹能打死人。”

当毛主席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最先愣住的是翻译,他们已经做好了接住毛主席各种高难度包袱的准备,却没想到毛主席说了再简单不过的三句话。

这三句话太简单了,简单到三岁小孩都懂得这些道理,但由一位伟人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还能是字面上的意思吗?

当然不是,可翻译也参不透,只能原样说给威尔听。但威尔听了也是一头雾水,参不透其中的道理。

就在威尔准备追问的时候,两人谈话的时间到了,工作人员来提醒毛主席应该去参加别的活动了,于是他们的会谈只能中断。

这之后,威尔没能再找到和毛主席单独会面的机会,也就只能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回到新西兰。

历史记忆再浮现

回国以后,威尔一直在琢磨毛主席说过的话,他甚至把毛主席的著作翻了一遍又一遍,但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事实上,别说是威尔听不懂了,了解谈话内容的我方人员也搞不懂毛主席在说什么。只是因为无关大碍,也就没人去深究。

但威尔作为当事人就着急多了,他只能期盼着早日与毛主席再会,好搞清楚这三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一等就是四年的光阴,直到1963年的5月22日,威尔才终于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中国,再一次见到了他的精神导师毛主席。

本来这个季节毛主席应该是在外面视察,但得知老朋友要来,他还是非常高兴地留下来待客。于是,威尔一下飞机就被请到了人民大会堂,并与毛主席热切交谈。

故友重逢,毛主席也很是兴奋,显得十分健谈。看到已经是古稀老人的毛主席思考和表达都清晰如故,威尔趁机问出:“四年前,您和我说过三句话还记得吗?”

毛主席略加思索,然后点头说:“当然记得!”

威尔于是就问:“这三句话我思考了很久,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是否可以请主席先生为我解答?”

毛主席略做沉吟,随即打开了自己的思绪,他就着当年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经验向威尔谈起了这三句话。

第五次反围剿对我们并不陌生,当年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对中央苏区进行了连续四次围剿,但都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被破除了。然后,中央苏区来了一个博古一个李德,再加上一个王明,掌握了红军的队伍。

为了打败红军,蒋介石一边从英美大量借款,一边纠集重兵筹备第五次围剿作战,这一次他动员了百万大军,其中直接进攻中央苏区的就有五十万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蒋介石大军,博古等人却认为此次战役是争取革命胜利的大决战,要和国民党大军正面对决。

殊不知,蒋介石也不是傻子,他吸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此次准备采取结硬寨打呆仗的法子,通过修筑堡垒封锁线逐步向心压缩,直至让整个红军队伍“窒息”而死。

博古李德等人罔顾现实,不体恤红军战士的作战能力已经到了极限,还让他们仓促迎敌,这就等于让我们的战士一头撞向敌人的铜墙铁壁,结果可想而知。

小道理却有大智慧

也是通过这场战役,毛主席总结出了如上三条经验。所谓“人要吃饭”,意思就是要重视后勤工作。

中国人一直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从古至今都是军队取胜的关键,萧何就是因为后勤工作做得好而位列“汉初三杰”。

在现代战争中也是一样的,红军战士只有能吃饱穿暖才有战斗力,但当时的红军指挥层级却不懂这个道理,在后勤不充分的情况下就让战士们去拼命,岂不是拿人命当儿戏?

至于“走路要用脚”,是在告诫指挥员下命令不要脱离实际,要考虑战士们是否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毕竟我们没有汽车,更没有飞机,部队的调动都是要靠战士们的双脚,这就意味着战士们的脚力决定着我们把握机会的能力,身为指挥官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否则,战争成了在沙盘上插拔旗子的游戏,却让士兵疲于奔命。最后部队好不容易赶到了战场,却发现队伍已经七零八落,好多人都掉队了,即便是跟上来的战士也没有了体力,再去和以逸待劳的敌人拼命,那岂有不输的道理?

说到这不妨提一句,解放战争中许世友就曾因为类似原因对粟裕大发脾气。当时,我军正在进行孟良崮战役,粟裕要求许世友的队伍向西进军攻打整编七十四师,并且要求急行军。

但就在许世友带兵快要赶到目的地的时候,粟裕却紧急要求他们折返向东,这一下给战士们累的够呛。

许世友顿时就火了,他对着电话吼:“为什么一天一个命令!?你们看着地图瞎指挥,当兵的就要因为你们跑断腿!”

粟裕被这一吼也生气了,当即挂断了电话。还是陈老总关键时候顶了上来,他拨通电话后对许世友一顿怒骂,这才平息了事态。

这就有意思了,毛主席强调“走路要用脚”,但粟裕这不是打赢了吗?这当然是有区别的,粟裕可是出了名的“精算师”,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算计好的。

而且,粟裕是正儿八经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很清楚基层的情况,这和博古、李德等“理论的巨人”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这最后一句“子弹能打死人”,意思就是士兵是人,他们会受伤也会死亡,所以在打仗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爱惜兵力。

当一支部队经历了苦战,就要让他们休整补充,而不是一个劲地让他们去拼杀,好像这支军队打不完似的。

和很多人印象中的战争不一样,真正的战争所能承受的阵亡比例通常只有不到10%,因为当阵亡超过10%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支部队的伤兵可能已经占到了30%以上,即这支部队已经损失了将近一半的战斗力,剩下的人肯定也有很多接近意志枯竭,这支部队也就没法继续打仗了。

战史中固然有相当多的特例,但大多数的情况就是如此,所以指挥官必须爱护自己的士兵。

这三句话都是第五次反围剿留给毛主席的惨痛教训,所以尽管他一天军校教育都没接受过,但谁也不能否认毛主席是军事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事必作于细”!

威尔科克斯听着毛主席的话,顿时感到犹如醍醐灌顶。尽管威尔在二战中曾经当过空军,但却从未在宏观层面思考过这些问题,这于他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

只可惜,威尔这辈子是没机会去亲身实践一下了,毕竟新西兰共产党不掌握枪杆子。最让人意外的是,威尔在1977年因为党内分歧而被解职,从此再也没能回归。

结语

其实毛主席早年是想当一名教员的,在此之前他从未接受过军事教育,对军事的认知仅仅建立在武昌起义后的短暂兵营生涯。

可就是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人,却成长为领导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伟人。是什么造就了毛主席?

除了一些天分,就是他二十余年的革命斗争生涯。二十余年风风雨雨,教会了毛主席太多的东西,让他学会了领兵打仗,让他学会了治国理政。

但战争教会毛主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东西却不是这些,而是做事不贪大求全,要爱惜人,要讲实际,这个道理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0 阅读:12

任我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