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企业”到“造假深渊”:深度解析江苏舜天13年财务造假案一纸公告,股价暴跌60%,昔日的“明星企业”江苏舜天,转眼间跌落神坛,深陷财务造假泥潭。这家业务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手握众多项目的庞大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崩塌的“巨像”:2023年,江苏舜天财务造假案曝光2023年8月,对于江苏舜天的2.84万名投资者来说,注定是一个无比黑暗的月份。8月30日,江苏舜天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在内的四名高管,集体辞职。理由出奇的一致:“个人原因”。这一突发事件,迅速引发市场恐慌,江苏舜天股价应声下跌。
当天晚些时候,江苏舜天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33亿元,同比下降15.8%;净利润近2000万元,同比下降35.43%。业绩的大幅下滑,加剧了投资者的不安情绪。面对质疑,江苏舜天将原因归咎于“股票市场投资失误”,声称公司在炒股上亏损了1700万元。但是,这份解释显然无法令人信服。果不其然,仅仅几天后,江苏舜天发布了一份令人震惊的公告。这份公告,彻底揭开了公司光鲜亮丽外表下,隐藏了13年的惊天黑幕。
公告承认,从2009年开始,江苏舜天便开始通过参与通信业务内贸虚假循环业务的方式,虚增营收。具体操作手法是,江苏舜天与合作的上游供货商串通,将产品在江苏舜天过一道手,然后再次买回。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虚假交易,江苏舜天凭空制造了高达103.33亿元的虚假营收,其中虚增利润9.34亿元。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谁也没想到,这家看似稳健经营的上市公司,竟然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持续进行着如此胆大妄为的财务造假。更令人气愤的是,即使在2022年发布公告,对部分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后,江苏舜天的财报中,依然存在着虚假记载。监管部门最终对江苏舜天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市场禁入。然而,这与公司13年间获得的巨额非法利益相比,这样的处罚,真的够吗?
追根溯源:13年财务造假,如何瞒天过海?13年,4700多个日夜,江苏舜天究竟是如何将这弥天大谎,隐藏至今的?首先,财务造假并非“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小工程”,它需要公司内部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从虚假合同的签订,到虚假收入的确认,再到虚假利润的分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人“打掩护”,才能最终将这出戏演下去。江苏舜天这次的造假事件中,涉及金额巨大,时间跨度长,绝非个别员工“自作主张”就能完成,其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造假团队”。其次,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监管的重要一环,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部门,是否存在失职行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本应承担起“看门人”的责任,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并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发表意见。然而,在江苏舜天长达13年的造假过程中,这些“看门人”却仿佛集体“失明”,未能及时发现并揭露问题。
监管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守护者”,本应及时发现并制止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然而,江苏舜天的造假行为,直到2022年才被曝光,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监管部门是否存在监管缺位、监管不力的问题。江苏舜天财务造假案的曝光,无疑是给中国的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它暴露出的是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混乱,是外部监管的缺失,更是资本市场诚信体系的脆弱。“信用危机”:财务造假带来的严重后果“出来混,迟早要还的”。13年的“瞒天过海”,并没有为江苏舜天换来真正的繁荣。相反,当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迎接它的,是更为猛烈的“反噬”。
首先,是投资者利益的严重损害。江苏舜天的股价,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从最高的9.02元/股,跌至最低3.44元/股,跌幅高达60%。2.84万名投资者,一夜之间,血本无归。其次,是公司声誉的彻底崩塌。从“行业翘楚”到“造假典范”,江苏舜天花费数年时间打造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更严重的是,江苏舜天财务造假案,动摇的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根基,损害的是所有投资者的信心。当一家上市公司可以肆无忌惮地造假13年,当财务报表不再真实可信,投资者又该如何做出理性判断?谁又能成为他们利益的守护者?江苏舜天财务造假案,留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教训,更是深刻的反思。
“他山之石”: 以史为鉴,警钟长鸣江苏舜天的案例,并非孤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财务造假事件,如同挥之不去的阴霾,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投资者的信心,损害着市场的健康发展。2001年,曾经的“中国股王”银广夏,因被曝光财务造假,股价一泻千里,最终退市。这场风波,不仅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也让刚刚起步的中国资本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2020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更是震惊中外。这家曾被誉为“中国星巴克”的咖啡巨头,通过虚构交易,粉饰业绩,最终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并被强制退市。纵观这些财务造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公司,往往都曾是各自领域的“明星企业”,拥有着光鲜亮丽的业绩和庞大的市场规模。然而,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他们选择了铤而走险,通过财务造假,粉饰业绩,欺骗投资者,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这些案例,都在不断地警示我们,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刻不容缓。“刮骨疗毒”: 重建资本市场信用体系江苏舜天财务造假案,给中国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 面对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段, 如何才能有效“打假”?如何才能让投资者重拾信心?首先,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管,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造假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使其不敢造假、不能造假。
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堵塞制度漏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等方面的监管,形成监管合力,织密制度的“笼子”。第三,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投资者要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要增强风险意识,学会识别财务造假的“套路”,避免落入“陷阱”。
第四,要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 上市公司要将诚信经营作为立身之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重建资本市场信用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江苏舜天财务造假案, 只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的一段插曲。 我们相信, 随着监管的加强、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环境的净化, 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走上一条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道路.作为投资者,我们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 提高风险意识, 理性投资。 同时, 我们也期待着, 监管部门能够 “长牙齿”, 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让市场 “还天朗气清”。中国资本市场, 未来可期!
信息来源:股吧——南京聚隆是江苏舜天唯一做对的投资———江苏舜天是踩上了隋田力的“专网通信”的雷才
每日经济新闻——连续13年财务造假 江苏舜天ESG报告却称“坚持合规经营”
中国网财经——江苏舜天财务造假13年: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 虚增收入超百亿
金融界——南京聚隆:江苏舜天财务造假被实施ST对我司没有影响
新浪财经——江苏舜天财务造假13年虚增营收103亿 累赚7.49亿分红7.2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