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掀起惊涛骇浪,总票房一举突破 73 亿大关,多项历史纪录被改写,堪称一场影视界的狂欢盛宴。在这片繁华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骑绝尘,尽享胜利的荣耀,而《蛟龙行动》却在票房的泥沼中艰难跋涉,处境尴尬。
目前,《蛟龙行动》仅收获 2.32 亿票房,预测票房也仅 3.48 亿,在一众春节档影片中吊车尾。面对如此惨淡的成绩,片方迅速开启 “自救” 模式,制片人于冬在路演时情绪激动,指责豆瓣上的一星评价都是恶意抹黑,还和于适向观众讨要 “公平”,并发布多篇小作文,强调影片制作精良,呼吁院线给予更多排片,坚定表示绝不撤档。
然而,这些举措不但没有挽回局面,反而引发了观众的反感。部分观众认为,于冬的行为只是徒劳,在电影市场红利期时,片方或许没有充分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如今票房遇冷才开始着急,显得有些仓促和无力。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系列操作后,影片排片从 5.35% 上升到 5.7% ,这似乎又给影片带来了一丝希望。
但票房不佳真的只是排片和恶意差评的问题吗?其实不然,深入探究,就会发现片方在多个关键环节都出现了失误。
从档期选择来看,2018 年《红海行动》在春节档斩获 36.52 亿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蛟龙行动》作为续集,本想复制前者的成功,却忽略了市场的变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同类型题材作品大量涌现,观众对这类影片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审美也发生了改变,再加上《哪吒 2》势头强劲,影院纷纷增加其排片,《蛟龙行动》的排片空间被大大压缩,自然难以突出重围。
提前点映原本是为影片预热的常见手段,可《蛟龙行动》却适得其反。点映后影片口碑两极分化,有人称赞影片震撼,但也有人认为影片中规中矩,缺乏亮点,甚至建议撤档。各种槽点在点映时集中暴露,让不少原本打算大年初一观影的观众望而却步。
宣发方面,片方也犯了不少错误。上映前发布的张涵予藏剧本画面,让观众一头雾水,不但没有起到宣传作用,反而引发了观众的疑虑,甚至有人调侃为了保密都不敢去看了。而对蒋璐霞的宣传也存在问题,前期将她作为宣传主力,可影片上映后她的戏份却少得可怜,这让观众感到被欺骗。
影片内部的戏份分配也引发了争议。蒋璐霞饰演的佟莉,拍摄投入 149 天,可在成片中露面时间不足五分钟,无正脸镜头,戏份还比不上群演,不少观众为此打了低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五番的王俊凯戏份却和张涵予相差无几,这让辛苦训练的演员们的付出显得有些不值。
此外,影片在剧本、导演和质量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文戏冗长乏味,节奏把控失调,导演调度混乱,人物设定缺乏吸引力,刻意煽情的情节更是让观众感到尴尬,兄弟情和吹口琴等情节更是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电影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档期、排片、对手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影片自身的质量才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虽然《蛟龙行动》目前票房不佳,但未来仍有变数。希望片方能够从这次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在后续的作品中,更加注重影片的内容和品质,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