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长发育门诊这么多年,每天接触的都是因为各种原因长不高的孩子,真的是什么样的孩子都见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长个会存在个体差异,即便是同一个家庭,即便是双胞胎,也会不一样,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午看诊了一对双胞胎小兄弟,弟弟15岁身高已经175,可喜的是看骨龄还有空间,预估178、179左右;哥哥才166,可惜的是骨骺线接近闭合了,顶多1-2公分左右的生长空间。
爸爸身高175,妈妈身高162,俩孩子的遗传身高175左右,很不错,弟弟突破了遗传,哥哥却远远没有达到遗传。
哥哥这种情况,即便是干预,身高大概率也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全家人身高都挺好,就这个哥哥,哎。

我原本以为,可能是家长之前没有关注过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以前不知道,等到关注到的时候发现太晚了,错过了最佳干预的时期。
但是详细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妈妈很早就发现了,哥哥一直都比弟弟矮,都比弟弟长得慢,总以为孩子可能是晚长,就一直观察到了10岁多。
妈妈发现哥哥开始发育了,感觉不对劲儿,就带着去当地看了医生,当时评估骨龄11岁多,也看了睾丸的b超,显示孩子确实已经青春期启动了,当地大夫说孩子骨龄正常,当时11.4岁的骨龄,身高140,生长曲线是偏矮比较多的,当地大夫建议追一追。
孩子妈妈觉得,孩子已经开始青春期了,马上就要进入猛长期了,说不定一下子个子就蹿起来,想再等等看,毕竟弟弟长得很好,爸妈身高也都不差。
怀着这样的“自信”,一直到最近半年,长胡子了,长喉结了,个子明显长得慢了,又带孩子复查了骨龄,发现接近闭合了。
妈妈一直说后悔,要是当初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非常的自责,说都不敢告诉哥哥这个结果,怕孩子伤心,哥哥的性格本就内向,不像弟弟那么活泼开朗。

看家长已经这么难受,我都不忍心再批评家长,已经劝她,一方面尽最后的努力帮孩子长,能多一点是一点;另一方面要是实在不理想,也不要总在孩子面前说,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如果将来没有特需的职业要求,就努力往其他方面培养,不要让身高不理想这件事儿太影响孩子。
追溯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妈妈说,虽然是双胞胎,俩孩子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的,弟弟就是比哥哥能吃,爱动,睡得好,更开朗些,啥事儿不往心里去,哥哥就相反,同样的饭菜,饭量只有弟弟的三分之二,心里藏事儿,心思重。
所以即便是双胞胎,我们也要具体看是哪些原因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只有做针对性的调整,才能高效解决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看到科普文章下面的留言,有的家长在“传授”自家孩子的长高经验,有的家长未经思考判断就“照做”了,我实在是有一种无力感,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科普,让更多的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身高管理有正确的认知,有判断正确与否的能力,让更多的孩子避免身高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