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究竟什么才是最让老人靠得住的?
有人说是兜里的金钱,有人说是孝顺的子女,还有人说最好都拥有。
退休后接触不少老人,有些老人一辈子为子女付出,为子女奉献。
到了晚年,却被子女嫌弃,甚至还要看子女的脸色生活。
养儿防老,子女有孝心虽好,但未雨绸缪,给晚年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也一样重要。
退休五年我发现:人老了,子女再孝顺,不如自己拥有这五样东西。
1、健康的身体,比啥都重要。
到了一定年岁,你会发现,一旦失去健康,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自由的身体。
子女再有孝心,也不能替你受罪,痛苦。
熬夜刷手机,打牌,看似过瘾,心情愉悦,总不如早睡早起锻炼来得踏实实在。
花钱买上万块钱的保健品,不如趁早春阳温暖,春风十里,走进春光里更养生。
人老了,最奢侈的不是高额退休金,七位数的存款,住大房子;
而是能够自由自在的说走就走的自理,想吃什么能自己去做,吃得下睡得着。
真正卧床了,才知道自立自由的可贵,就算子女再有孝心,自己也苦不堪言。
那些高龄长寿身体硬朗的老人,能打太极拳,能自己坐电梯下楼散步,自己不受罪。
这些看得见的差距,就是健康带来的,健康的老人,自己和子女都愉悦。
2、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安全感拉满。
老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老窝,父母的家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归宿。
年轻时挣钱买房,不跟子女住一起,到了老年,才知这样的决定多么的明智。
老人住在自己的家里,有底气,有尊严,怎么待着都舒畅。
几点起床,不必担心造成家庭矛盾,想躺着就躺着,想怎么样就可以咋样。
不必看儿子或者女儿的脸色,他们的房子再好,不如睡在自家床上心安。
人老了,没有房子,不论住在哪个子女家,都觉得自己是浮萍,没有根。
有自己的老窝,不论大小,都是温暖,舒畅,踏实,自在的。
3、有稳定的退休金,再有些救命钱,心中不慌,日子踏实。
老话说:兜里有钱,心中不慌,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子女孝顺,每月给你赡养费,看似幸福,实则老人心里也不踏实。
毕竟子女也要活人,过自己的日子,车贷房贷,养儿育女都需要钱。
若依靠子女孝顺养老,万一遇到需要花大钱时,只能听天由命。
有稳定的退休金,不论多少,内心踏实牢靠。
老人花钱不需要征求子女的意见,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想买啥兜里有钱,自己说了算,那份感觉才叫舒坦,安稳,自在。
4、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少年夫妻老来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内心郁闷无人可诉,凌晨三点那杯水没人给倒。
《我的后半生》里沈卓然,在老伴过世一年后,前后与多名女人相亲。
不就是因孤独,没人照顾,有了伴的晚年,开心有人分享,生病有人递药。
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恩情,是子女替代不了的。
独居的老人,有子女常回家看看,也敌不过岁月里的孤独寂寞。
夫妻恩爱的老人,一起开着老年代步车,你在前面把握方向,我在后面为你遮风挡雨。
即使生活简单,也能感受到那份陪伴的深情。
5、要有自己的爱好,老了才能自娱自乐。
人老了,最怕的是闲着,无事可做,整天盼天明,也盼天黑。
若把所有的时光都用在期盼里,往往会让自己越过越乏味。
即使子女时常回来看望,老人内心没有精神寄托,日子也难熬。
若有自己的爱好,打打太极拳,养养花,写写字,没事走出去下下棋,跳跳舞。
生活有了期盼和等待,日子立马就能鲜活起来,也就有了心灵寄托。
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有个爱好,有事可做,这样才不会黏着子女。
更不会感觉孤独寂寞,时间漫漫,总也到了头。
写在最后:人老了,最能依靠的,还是自己年轻时积攒下来的本钱。
不管是房子,存款,还是健康身体,兴趣爱好,这些都要提前未雨绸缪准备好。
趁着我们还不算太老,一起刚刚活好,提前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准备。
祝福我们每个人,在老去的路上,活得从容,优雅静好,拥有美满的晚年生活。
作者:华贵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