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疯狂的四百年,也是文化绚丽多姿的四百年,也是怪事横生的四百年。且看英子聊历史,跟你聊一聊魏晋南北朝新鲜好玩的奇葩事儿吧!亲爱的朋友们,从今天起呢,英子要跟你聊一聊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这里,你将会听到很多有趣,又让你大跌眼镜的奇葩事。那一切,我们先来从一场大瘟疫来说起。
瘟疫是中国古代对传染病的统称,也就是说,只要是广泛流行的大型传染病,我们都叫他瘟疫。现在医学研究出传染病的病源就给这些大型的传染病起名叫鼠疫,流感天花等等,但是在那个时代呢,这些大型的传染病都只有一个名字就叫瘟疫。
说起大型的瘟疫,大家可能会想到欧洲的黑死病,在欧洲旅游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路边的黑铁雕塑,那是纪念黑死病的雕塑。欧洲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范围的黑死病,那么这几次黑死病蔓延到欧洲各地,死了很多人。立这些雕塑呢,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个可怕的病。就像我们的抗非典纪念雕塑一样,提醒大家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往事。中国人没有纪念坏事的习惯,所以中国没有瘟疫纪念碑,但是没有离纪念碑不等于没有发生过传染病。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多次瘟疫的记载,而能进入历史的瘟疫,那可都不是小病啊,至少也是和本世纪初的非典是一个级别的。历史记载的瘟疫小的蔓延树上,大的整个国家都会被瘟疫覆盖。那么中国历史上的瘟疫有时候是和其他自然灾害,比如说黄河决口,蝗灾,旱灾同时发生的这样一场自然复合型的灾害往往要延续很多年。
它发生的节奏是这样的,旱灾饿死人瘟疫。如果不幸赶上一批脑袋进水的皇帝和大臣,没有及时的救灾,导致吃不上饭的农民抢粮食造反,那么这灾害就很可能演变成天灾加人祸的复杂结构。于是呢,灾害的节奏就变成了旱灾饿死人,瘟疫造反,战争死人,再瘟疫的循环。如果事情循环到了这一步,基本上离改朝换代就不远了。那么中国历史上有三次特别大型的瘟疫,分别发生在公元3世纪,公元12到13世纪以及17世纪的中叶。
那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发生在3世纪前后的这次瘟疫,它的时间最早,影响最大,是一次典型的天灾,加人祸的复杂,结构性的灾害。它的发生时间正是在中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东汉末年的这场瘟疫,当时统称其为伤寒。据史料记载,得了这种病有两个特征,一是患者体内有班曰,所以称为伤,第二是因为高烧,感觉很冷,因此称为寒。这种疾病它主要是由动物,也就是马牛羊等等,作为病毒的宿主传播,具有很强烈的传染性,发病的时候急忙死亡率很高。在瘟疫来临的初期,由于当时的医学不发达,人们对瘟疫是没有一点办法,所以只能等死。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从公元119年到217年这百年间发生了十次大瘟疫。而东汉朝代存在的时间是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一共195年。那么,我们按照上面说的后汉书的记载,东汉的中后期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有一次大瘟疫了。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的年代,人们始终是处于瘟疫的威胁中。这场大瘟疫以及它后续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造成了多个政权的兴衰,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现在我们说道瘟疫,大家首先关心的一定是死了多少人,但是很可惜,由于东汉时期没有准确的人口统计,加上东汉末年的战乱,我们无法准确知道有多少人是病死的,我只能把当时粗略的人口数字告诉大家,各位可以自己想象一下。根据晋书地理志桓帝永寿三年也就是公元157年,人口大概是五千六百多万,而到了一百多年后的西晋,太康初年也就是公元280年。那个时候的户籍全国仅剩下一千六百多万,少了四千多万人,这人口是相当于减少了70%之多。当然其中只有一部分人死于瘟疫,另外有死于战乱和饥荒的。但是想一想,差不多十个人里就死了七个,这死亡率之高可以说是人间地狱了。
这场绵延了几百年的大瘟疫,淘汰掉了对病毒抵抗力不强的人,但同时也把一些有才华的人给淘汰掉了。比如说建安七子,东汉末年最有名的诗人,除了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阳和刘珍。这里这位孔融就是被当作榜样来教育,咱们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让梨的那个孔融。曹操的儿子曹丕和建安七子中的好几位都是铁哥们。遗憾的是,到了建安22年,也就是公元217年。中原大瘟疫之后,浙建安七子有四个都挂了,变成了建安三子。但是还没当上皇上的曹丕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录了这件事,并表达了自己对这几位才子的惋惜之情。所以这证明病毒还是很公平的,在病毒的眼里,只有身体的强弱没有文化高低的区别。另外,曹丕的父亲曹操在他的名诗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传说这是曹操在目睹东汉首都洛阳附近的惨状以后写下的。
我们想象一下,连东汉首都的郊外都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样子。那么其他的地方有多惨,我们可以自行脑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是怎么开始的呢?说起来非常可笑,这场大瘟疫居然是人为的,而且呢,是一场古老的生化战争。这是西汉帝国和匈奴的一场战争,那下一集我们跟大家聊一聊,这场瘟疫是怎么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