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窦宪是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人说他是把持朝纲的权臣、奸臣,
有人说他是燕然勒石的武将、功勋,
还有人说正是他打败匈奴,
这种固执己见的做法导致了东汉的覆灭。
更多的人则将他视为是将汉朝推向巅峰的大英雄。
窦宪的身上到底有哪些传奇故事,
竟然让人们对他的评价具有如此大的反差?
02
汉朝最大的毛病就是“外戚专权”,
王莽篡汉更是直接导致了西汉的覆灭,
这一点刘秀是深有体会。
所以在建立东汉之后,
刘秀对于外戚干政这一点非常的谨慎,
并且一直教导自己儿子要严防外戚。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古话: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一直到汉章帝去世之后,
外戚干政的局面再次在东汉上演。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还是惊人的相似,
那就是汉和帝登基时的年龄太小,
整个朝纲都由他的母亲窦太后给把持着。
都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再加上窦太后实际掌权之后,
肯定要培养出自己的亲信,
所以她的弟弟窦宪便得到了重用,
美其名曰辅佐汉和帝处理国事。
03
窦宪在得势之后能有多嚣张?
他竟然派人把汉室宗亲刘畅给刺杀了,
并且还将罪名强加给了刘畅弟弟的头上。
窦宪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只因为这个刘畅一直被窦太后宠幸,
窦宪害怕终有一天流畅替代自己的位置,
所以将刘畅给嘎了以免后患。
虽然嫁祸给了刘畅的弟弟,
可朝中的文臣武将都不是傻子,
这事儿除了窦宪之外没人敢干,
并且连他的姐姐窦太后都知道是他干的。
于是窦宪的这种行为引得朝野震怒,
就连窦太后都要对他进行严惩。
要知道刘畅可是窦太后“快乐的源泉”,
“为大汉朝操劳了一辈子,
哀家就不能快活快活吗?”
朝中群臣的怒火这次也彻底被窦宪的行为给点燃。
流畅是什么人?
大汉宗亲、“都乡侯”,
更是窦太后最宠幸的一个人,
窦宪连流畅都敢派人刺杀,
试问还有谁是他不敢刺杀的?
眼看自己这次的行为已经难平众怒,
于是窦宪给朝廷上奏、力排众议,
最终出兵征讨北匈奴。
他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他知道这次犯的事儿不小,
让自己“外出避难”、躲躲风头,
第二个则是想趁此机会去外边赚个军功,
然后回到朝中后来个“功过相抵”。
04
于是在出兵之前,
窦宪联合南匈奴、西羌两大势力,
南匈奴派出2万骑兵,
西羌派出8000骑兵,
窦宪亲率8000大汉骑兵,
三股势力兵分三路深入漠北、剑指北匈奴。
双方在稽落山发起了决战,
斩杀北匈奴共计13000人,
北匈奴单于兵败向西北逃亡,
窦宪一路追击未果、率兵回城。
在回来的时候路过了燕然山,
于是窦宪效仿着霍去病,
在燕然山的巨石上面刻下了字,
类似于“窦宪到此一游”这样的标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我们国人喜欢在景区刻字这个习惯,
是老祖宗从骨子里就传下来的。
这也就是“窦宪燕然勒石”的故事,
后世也将“封狼居胥”“燕然勒石”,
并称为武将的军功的天花板。
那么问题来了,
为啥窦宪去攻打匈奴还需要“力排众议”?
大汉朝不是和匈奴是世仇吗?
怎么打个匈奴竟然还有汉朝大臣不同意?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当时的匈奴已经分为了北匈奴、南匈奴,
南北匈奴西边是西羌、东边是鲜卑。
北匈奴因为势力过于强大,
所以一直遭到南匈奴、西羌、鲜卑的联手抵抗,
这三家每天的日常就是“吃饭、睡觉、打北匈奴”,
每次打完还都向东汉进行邀功。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这三家从来没有对东汉边境进行过袭扰。
窦宪的这种做法明显就是“没事找事”,
并且北匈奴因为一直遭到三家的袭扰,
频频向东汉示好。
秦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
跟“远交近攻”的国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窦宪的这一做法明显不符合大国博弈的战略。
不过窦宪班师回朝之后,
暗杀刘畅这件事确实如他所料想的那样不了了之。
05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
窦宪每年都向北匈奴发动了一次进攻,
通过三年三次的“北伐战争”,
北匈奴终于忍受不了天天挨揍的气,
于是收拾干净自己所有的家当,
连夜往西边逃跑、去捏软柿子了。
为什么很多人说东汉之所以灭国,
窦宪要背负最大的责任呢?
原因正是他固执己见、覆灭了北匈奴。
北匈奴被打跑到欧洲之后,
西羌、南匈奴、鲜卑,
这“草原三兄弟”把北匈奴的地盘儿给瓜分了一下,
并且北方的共同的敌人消失后,
剩下的敌人是谁?
当然是实力明显比他们强悍的东汉。
原来不敢联手抵抗东汉,
是因为北方存在着北匈奴的威胁,
和北匈奴相比较,
东汉还是比较信守承诺的,
毕竟汉族发动战争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这下子北匈奴这个隐患被彻底解决后,
“草原三兄弟”便开始联手对抗东汉,
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而且你窦宪攻打北匈奴的时候,
也没有讲究什么“师出有名”呀,
所以东汉对于这三家来说绝对是共同的敌人。
于是“草原三兄弟”开始了对东汉不断地骚扰、进攻,
这也为后来东汉逐渐走向衰落、覆灭,
埋下了一个最大的隐患。
06
不可否认的是,
确实是在窦宪的带领下,
汉朝彻底将北匈奴给打跑了。
所以这才是对窦宪的评价有这么大争议的原因。
各位看官又是如何评价窦宪这个人的呢?
信息来源:
1、《后汉书》
2、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窦宪击匈奴的正义性质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