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个习
距离2022年高考倒计时18天!
小李同学心情却不是很美丽。
听说学校要求在高考前14天考生要在学校隔离。
所以,她赶紧借着周末回了一趟家。
本来,想着回家能调整一下心情,然后,也希望父母能鼓励一下自己。
但是,结果却令她非常失望!
因为,在家两天,爸爸无时无刻不都在给她暗示,给她施压,表示对她高考抱有很大期望。
最让她受不了的是,爸爸居然跟她说“你至少得考个985大学,清北咱就不想了,但是,至少也是人大、北师大,最差也要是中财才行”。
对于爸爸如此高的要求,让她瞬间有点破防。
因为,她觉得自己压根做不到。
作为一名河南省的考生,本来高考压力就很大,然后,按照平时成绩也就能考个“211”大学。
所以,现在她的心态有点崩,不知道该如何缓解?
说实话,挺心疼这位考生的!
高考在即,还要被父母搞心态,确实有可能会影响高考发挥。
所以说,在这里给考生家长一些建议,也希望考生能够调整好心态。
高考在即,家长的“高要求”,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高考前,家长对于孩子的“高要求”,已经失去了意义。
比如,你告诉孩子。
你一定要给我好好考试;
你一定要考600分;
你一定要考上一本大学;
你一定要考上“985”大学。
那么,孩子就真的能做到吗?
高考,哪有那么多的“黑马”!
孩子能考多少分?能考上什么档次的大学,并不取决于高考那两天。
而是取决于孩子平时的努力程度;
取决于孩子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
更是取决于家长的培养与教育。
所以说,家长在高考前给孩子提“高要求”,除了给孩子徒增压力,影响孩子心情外,再无任何意义。
对此,家长也可以来个换位思考。
假如高考前,孩子告诉你:“爸爸,这不要高考了嘛,你看河南省考生太多了,竞争挺激烈的,你能把户口迁到北京去吗?实在不行,迁到上海也行啊”。
不知道作为家长的你,会是什么心情?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非要留给孩子去做呢?
所以说,文章开头的这位爸爸,无疑是给广考生大家长做了一个坏的榜样。
那么,作为家长,在高考前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
如果,不知道该说什么,“无脑”鼓励就好有些家长,可能文化程度并不高,也没有经历过高考,然后,也不知道该跟孩子说什么。
对此,个人建议家长“无脑”鼓励就好,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话语!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前鼓励孩子的话语,家长可以借鉴。
① 孩子,你要记住,不管高考后你考上了什么样的大学,都一定是你人生中最好的安排。
一定是因为在那里,有一些人、有一些事能让你变得更好,从而改变一生。
② “所以我说,要有平常心,你平常习惯怎样,考试前保持那样,就不会出问题。经过大半辈子,我觉得愈是碰上不平常的事,愈要有平常心。愈是将要面对不平常的情况,你愈应该早早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负担,用前面充裕的时间分散。如同考试,你想能有平常心,就应该早早准备。”(节选自:刘墉《给女儿的考前须知》)
③ 我们这一辈子,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完美,所以,面对高考,努力过就好,考出自己最真实的水平就足够了(我说的)。
这就是给家长的第一个建议,希望家长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少提一些要求。
因为,你的有些要求可能适得其反!
高考这件事上,不要过多干涉孩子说实话,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家长都喜欢在孩子高考、考研、考公上乱出主意或者说“横加干涉”。
但是,实际上呢,很多家长并不是特别懂,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参加过高考,也没有上过大学,更没考过研。
那么,针对孩子的高考、升学、考研,他们又能给出什么有用的建议呢?
下面,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事。
有一个考生,2022年考研成绩380分(高分),然后,他把成绩告诉了老妈。
老妈问他:“考研总分是多少分?”
他说:“500分”。
然后老妈有点失望,说:“满分500分,你怎么才考了300多分?”
所以,在家长都不懂这些的情况下,就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特别是高考志愿填报时的大学与专业选择。
请只给孩子建议,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然,将来总有一个人会后悔的。
前几天,在后台收到一个孩子的私信,看了以后让人挺难受的。
她说:“如果能重新高考,我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远离父母的建议”。
每年都有不少被父母牢牢“控制”的考生,就算是在高考志愿填报上,他们依旧没有任何自主选择权。
专业、大学,父母早都已经替孩子选好了,孩子也只能听从他们的安排。
从小到大,他们一切都只能听父母的。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
所以说,也希望作为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一定不要替孩子做决定。
因为,将来上大学的人是孩子!
将来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也是孩子!
将来的路,还得孩子自己走!
这些事情,家长是无法替代的。
最后,真心希望考生能够积极调整好心态,考出好成绩,也希望家长能够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高考。
以上,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