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保障残障人士需求,提升残障人士生活品质,促进残健融合,12月24日,黄浦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室、黄浦区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举办了第四期“民生大家谈”。
市区人大代表、区残联、区信访办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及特殊学校、社会组织等代表,齐聚黄浦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有爱无碍 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残障人士的生活品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红出席。
聚焦残疾人生活困境,共谋便利良策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如何使残障人士生活更舒心便利,让他们平等地参与和融入社会、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成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黄浦区人大紧紧围绕代表、群众关注的助残热点话题,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即将启用之际,举办“民生大家谈”活动,聚焦残疾人教育、文化、出行等需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助推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活动中,残疾人代表、特殊学校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等从残障人士教育、就医、出行、运动康复等多个“切口”入手,纷纷提出了当前残障人士面对的各种不便问题。
区肢残人协会副主席谷艳首先表示,当前黄浦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总体良好,但细节处仍需努力,如“无障碍卫生间洗手池的高度不适合轮椅车进出”“有的商家门口的无障碍通道太陡”。她还希望在助残服务态度上,相关服务者可以更加细心、耐心。
区聋人协会主席汪媛媛非常关注残障人士的精神需求,“上海能否有更多的博物馆、展览馆开设AI手语导览,或在将来也能为残障人士提供专属AI眼镜进行沉浸式欣赏?”她还建议在有手语翻译老师陪同下,定期组织残障人士集体参观艺术展览。
同时,残障人士就医问题也困扰汪媛媛良久,现在上海只有十家定点医院有聋人门诊,且需要就诊者在固定时间到门诊挂号就医,非常不便。她呼吁医院可以尽多地开放残疾人门诊,同时可以培养一批专业手语志愿者服务残障人士。这一话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上海市第四聋校副校长章苏妮表示,她们有师资可以帮助培训手语志愿者,也建议志愿者网站可以设置“手语志愿者”的项目;市人大代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表示将作进一步了解和调研,可以考虑以后对中心的志愿者开展手语培训。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校长许悦谈到运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同时也能弥补智力较弱儿童的缺陷。她从空间、家庭支援、残健融合等角度建议给予学校需要更多的资源与社会空间。市人大代表、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可接过话题,她说新民晚报从2005年已经连续每年举办全民乒乓球比赛,以后也可关注残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专设一个组别。她还对推动残疾人就业等提出了建议。
残疾人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呼吁相关部门从细小处着手,从残障人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他们希望通过政府支持和有效措施,更大程度地便利残疾人生活,共创友好和谐的社区环境。
直面痛点解决,精准措施惠民
现场,市、区人大代表纷纷发言,表示助残从“有”到“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市人大代表、上海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金缨建议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将“残疾人”的称谓改为“有碍人士”。代表们还从安全、交通、民生保障、精准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如提出要体察残疾人的出行不便,开设更多的无障碍通道;建议加大残疾人相关服务资金链,通过政策、立法层面给予基层更多支持;呼吁企业积极开设残疾人专项岗位,为残障人士提供多样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通过媒介传播的方式,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开设残障人士及相关人士的专用建议、投诉通道,同时在平台中积极科普手语;希望社会组织日常发起更多的助残公益项目,让公众参与到助残事业中来。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众人各抒己见,针对提出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提供了很多实际的建议与想法,建设性地绘制了未来助残方向的蓝图。区信访办、区残联等部门的负责人在互动交流中表示,会后将认真梳理和研究大家的建议,以可行性作为第一要义,努力将其转化为服务残障人士的具体举措。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红表示,区两会召开在即,这次活动为市区人大代表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提升残障人士生活品质的意见建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她希望,各位人大代表会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会上的建议,通过更多深度调研,切实提出解决残障人士需求的建议,尽可能消除政策与落地之间的壁垒;希望各方能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平等、包容、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民生大家谈”是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政府相关部门零距离沟通协商监督的平台,也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黄浦区人大将不断拓展平台参与的广度,及时回应民众关切,获取更多民声民意,议深议透民生“关键”小事,共商共议汇聚民智解决群众难事,助力推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确保政策措施“合民意”“懂民心”,共同推动黄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