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能和太平天国死磕14年,为何面对英法联军就拉胯呢? 这是两场性质完全不同的战争,决定了清廷对太平天国和列强的态度不同。 太平天国完全是来要清廷命的,汉人+农民+鞋教,BUFF叠满了。 而且太平天国还向全国发布了一份讨清檄文,大意是天下是中国人的天下,不是满洲人的天下,满洲人占我中原,杀我子民,污我种族,剃发易服,窃据中国名不正言不顺,号召全天下的汉人都来干他。 这篇檄文可以说字字诛心,直戳清廷肺管子,也正是清廷立国二百年来最害怕的事情,就冲这点能不跟太平天国死磕吗? 曾国藩则巧妙地回击了太平天国的檄文。他不讲华夷之辩,只讲文明礼教,太平天国信奉天主教,尊崇天父,贬斥礼教,祸乱纲常,我蛮夷好歹也学孔孟之道,你拜上帝会是什么杂碎。就这样成功地把士大夫和地主集团拉到清廷一边了。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最后已经是意识形态之争了,是不可能和解的。也因此清廷抓到太平天国将领一点都不手软,劝降都懒得劝,直接就是活剐。这和当年满清入关时对待明军将领的态度截然不同。 不止是清廷,就是汉人地主集团,也知道太平天国是来要他们命的,落到他们手里房产、土地、子女可就都是天父的私产了。 所以曾国藩创建的湘军,中下层军官基本都是乡绅举人,有文化、有头脑、有自己的部曲,纪律性和战斗力很强,还有保卫家族的使命感加成,打起仗来不要命。这是湘军战斗力高于八旗和绿营的根本原因。 另外,咸丰帝在镇压太平天国问题上可以说是英明神武,把能臣都派到两湖地区了,除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胡林翼、江忠源等人在理政、税收、治军、练兵方面也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而且都很有大局观,与昏聩颟顸的满人官员有天壤之别,是晚清政坛的一股清流。 至于列强,在清廷看来就是藓疥之疾,无非是想多要点赔款、多签订几个条约而已,所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廷的态度一直就是能谈尽量谈,能不打就不打,打不过就跑,中国近代史上一小半不平等条约都是在这个时间段签订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