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棋加赛行至最后一盘,中国棋手丁立人与俄罗斯棋手涅波姆尼亚奇战局焦灼。
距离国际象棋棋王宝座越来越近,两名棋手都试图主动出击。互有攻守的均势之下,眼看就要以和棋作结,进入“闪电战”超快棋加赛。
第46回合,丁立人面无表情地走出“车g6”——正在观战的棋手和棋迷沸腾了。这手出人意料的变招,意味着丁立人“拒绝”求和,要与对手再搏一搏。
这一步被前任棋王、挪威棋手卡尔森评价为“不朽”的走棋,让对手一时难以招架,乱了阵脚。行至第68回合,涅波姆尼亚奇握手认负。经历了22天的激战和煎熬,丁立人成为国际象棋第17位世界冠军,创造了中国国际象棋的新历史。
重压之下的果决
获胜一刻,棋盘旁的丁立人以手掩面,迟迟没有起身。
“那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时刻,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艰难的系列赛,现在我终于感到放松了。”丁立人说。
巅峰对决的机会原本不属于中国棋手。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的对战双方是现任棋王和候选人赛冠军。2022年,丁立人在候选人赛中位列亚军,但此后卡尔森宣布放弃卫冕,丁立人幸运递补。
漫长的冠军赛是一场旗鼓相当的较量。丁立人与涅波激战14轮慢棋,在3次落后的局面下,丁立人全部顽强追平。第14轮比赛中,两名棋手在棋盘上搏杀了6小时33分钟。进入快棋加赛阶段,两人三战三和,直至最后一盘才分出胜负。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国际象棋部主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田红卫说,丁立人此次参赛的压力非常大。“递补参赛准备时间比较短,而对手本来就有世界冠军赛经验,准备也比较早。”
看似平静的对局中,棋盘之上的博弈波云诡谲,棋手的压力也随着比赛进程与日俱增。最后一盘末段,眼看大势已去的涅波甚至失手推倒了手边的棋子。丁立人赛后回到休息室的时候,也哭了很久。
首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斯坦尼茨曾说过,国际象棋不属于意志薄弱的人。在国际象棋的黑白世界中,机会永远为勇敢者准备。
此前的候选人赛上,原本排名第三的丁立人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全力以赴,战胜了美国棋手中村光,逆转获得亚军;而在冠军赛上,当和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时,丁立人再次主动出击,搅动战局,逼着对手犯下了错误。
水到渠成的胜利
1995年,国际象棋传奇选手科尔奇诺伊来到浙江温州,与中国棋手谢军上演了一场性别大战。两年前,谢军卫冕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让中国国象闪耀在世界舞台之上。
受其影响,年幼的丁立人在父母的鼓励下坐到了棋盘旁。接触国际象棋后,他逐渐显露才华,相继获得U10和U12级别世界比赛冠军。
2009年,年仅17岁的丁立人成为最年轻的全国冠军。2015年,他的世界排名进入世界前十。2017年国际象棋男子世界杯个人赛上,丁立人闯入决赛并获得亚军,成为首位跻身国象世界杯决赛的中国棋手,也因此获得了2018年世界冠军候选人赛的资格。
在与世界顶尖棋手的对弈中,丁立人的成绩稳步提升。2018年,他的慢棋连续不败盘数达到100盘,并随队获得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2019年,丁立人再次获得世界杯亚军,但由于疫情等原因,他未能在候选人赛上突围。
中国国际象棋男队教练徐俊说,与女子比赛相比,男子世界冠军赛的压力更大,在临场要算清棋局中的变化非常不容易。丁立人此番加冕棋王,胜在意志力和进取心。
丁立人此次夺得世界冠军,是中国国象1991年夺得女子个人世界冠军、1998年夺得女子奥赛冠军、2014年获得男子奥赛冠军后,又一次实现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中国国际象棋“四步走”战略目标全部实现。
精彩纷呈的续集
从女子个人冠军到男女团体冠军,再到男子个人冠军的“四步走”战略,是上世纪80年代末正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国国象提出的宏伟目标。
自1991年谢军首度加冕世界棋后以来,诸宸、许昱华、侯逸凡、谭中怡与居文君先后获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2022年,中国棋手谭中怡与雷挺婕会师女子候选人赛决赛,争夺挑战现任棋后居文君的资格,这意味着中国棋手已提前锁定新一届女子世界冠军头衔。
在团体比赛中,谢军、诸宸、王频、王蕾在1998年首次夺得奥赛团体冠军,随后实现了奥赛四连冠。2014年,曾长期扮演“贤内助”角色的中国男队站上奥赛最高领奖台,打破了欧美选手长达87年的垄断。
9年之后,“四步走”的最后一层窗户纸终于被丁立人捅破。在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席叶江川看来,丁立人的成功既源于自己坚持不懈、不断积累,也受益于国象联赛等国内赛事的举行以及中国棋手频繁走出去、到欧美地区的参赛成长。
从30多年前种下一棵树,到如今实现目标。用谢军的话来说,中国国际象棋在沙漠里建起了绿洲。现在,这片绿洲变成了森林。可以想见,受到丁立人夺冠的激励,会有更多国象少年走上“后翼弃兵”的道路。
丁立人夺冠后,决赛主办国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接见了这位新科世界棋王,并用中文向丁立人表示祝贺。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也会见了丁立人,还获赠了由丁立人签名的棋盘。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礼貌、谦逊的丁立人收获了全球棋迷的关注和赞赏。中国国际象棋的精彩续集,已从此刻拉开了帷幕。(本报记者刘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5月10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