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杨主任这个新发明,咱们再也不用车上车下捋着电缆来回跑了,这回检车又省了不少劲。”大板综合维修段车载设备车间职工试用着车间副主任杨宝昌新研发的车载设备电缆破损预警记录装置赞不绝口。
机车上车载设备连接电缆有近50条,且大部分敷设在机车地板下方或裸露在机车外部,检查难度大、故障几率高,一直是车载设备维修工作中的老大难。杨宝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制作一个多功能自主监测设备。制作之初,没有图纸、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他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设计设备图纸,凭借扎实的检修经验和电子技能基础,每天下班后一个人在车间工作室埋头写写画画,编制程序、设计电路、组装模块……经常一个人忙碌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9个月的改良试验,一台具备电缆状态实时监测、电缆破损故障报警、监测数据存储保护以及设备自检功能于一身的 “车载设备电缆破损预警记录装置”由构想成为现实,实现电缆故障的精准判断,快速消除故障隐患。
做一个匠人,修一颗匠心。10年来,杨宝昌怀揣匠心、攻坚克难,在他的带领下车间成立“宝昌党员创新工作室”,累计研发创新项目8个、解决生产难题40余个、节支成本50多万元,带头研发的“FCH-I型防迟缓报警装置”、“LKJ数据综合模拟试验台”获得集团公司科学进步优秀奖。
通讯员: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