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心理学:为什么发生婚外情后,大多数人都不会离婚甚至依然恩爱?

陈曼心理 2024-08-23 16:42:52

为什么出轨后,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不分开?

想要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出轨后依然选择不分开,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挖掘“出轨者”与“原配伴侣”重新进入这段婚姻的根本需求。

出轨者,为什么享受过了婚外情的激情刺激后依旧想要回到婚姻?

很多出轨者面对婚外情的态度,并非是不管不顾地奋不顾身,往往都是在婚姻稳定的基础外,本着锦上添花的想法不负责不拒绝。

所以出轨者会将婚姻视作自己的底线,婚外情只要不触及底线再热烈都不为过,一旦触及底线,便会自动切换到“评估状态”重新权衡利弊。

单从出轨者选择重归家庭的潜意识心理需求来看,不同性格的出轨者引发婚外情的心理动机各有差别,但人性天然的趋利避害也决定着,无论是哪种性格驱动的出轨者,都会重新评断自身婚姻的价值。

能够撬动出轨者做出不分开决定的逻辑,未必是想要重新回到过去,而是拥有一个真正的潜在动机,无论是安全感、归属感还是稳定感,即比起婚外情,他更需要这个婚姻。

然而,很多被出轨方对伴侣的不理解也是源于这份“需求感”。

在他们看来,既然比起婚外情你更需要这个婚姻,又为什么要做出轨这样铤而走险的事情呢?难道不是应该抱着不怕失去婚姻的决心才敢出轨吗?

仅从这点来看,说明被出轨方对于伴侣为什么不愿离婚,以及对方如何定位婚外情的需求点是完全缺乏了解的。

再来看原配伴侣,为什么在经受婚外情的背叛创伤后依旧选择重拾婚姻?

相信许多人会将原因归类于离不开,无法割舍情感、无法抛弃利益、无法放弃沉没成本与情感依赖,似乎必须存在一条充足价值来补偿。

但实际上,人总会低估自己内心力量的强大,高估挫折与创伤的冲击。

人的潜意识比人自身更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对于情感的反馈,既做不了假来自欺欺人,又无法违背自身意愿来决策。

比起经济现实的考虑,其实更多数人选择原谅的原因——是尚有感情。

无论是长久习惯后的亲情、还是深入骨髓的爱情,无论是愤怒、仇恨、还是不甘、执着,复杂而缠绕的情绪没有得到疏解,人会陷入自己创造的“情感困境”。

因此形成了,放不下的执念。

再多的物质现实、情感成本,再深刻的怨恨、委屈、难以置信,都会因为这三个字而被暂时性的按下不表。

极度理性的人只关心婚姻内的落袋利益,不会因出轨背叛而备受挫折,而极度感性的人只在意婚姻中的感情浓度,爱过即散毫无留恋。

只是以上两者都属于极少数,大多数真实的人会介于二者之间,感性之中夹杂理性,理性之余也做不到铁石心肠,因此放不下便成了愿意给个机会的原因。

也许是需要给自己的沉没成本一个交代,也许是给自己的子女未来一个保障,也许是给自己曾自认错付的情感一个结果。

只有放不下,才会致使人频频回望,才会重新步入这个战场,因为需要一场新的胜利。

这个放不下未必是针对对方和婚姻关系,而是放不下婚姻中自己长久以来忽视的部分。

这才是大多数人真实的情感生活,爱恨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时移事往,出轨带来的背叛危机逐渐化为人生中的情感经验,最后成为一段往事。

你会发现,不论出轨方还是被出轨方,在“出轨行为暴露”以后依然选择继续关系,其实都是本着自身的情感需求,各有各的放不下,才会促成最终分不开的结果。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肉眼看得到的、可推理的“不分开”的原因,在纷繁复杂的婚姻世界里,表象之下永远隐藏着无数双方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心理变化。

正是这些微妙的心理变化左右着婚姻内部状态的改变,也最终导致了“出轨但分不开”的根本原因。

1

出轨者角度:

不同的风险认知,决定了出轨者

选择不分开的不同理由

通过咨询中的观察总结,我发现对于风险认知的不同影响因素,把控着出轨者重回婚姻的动机,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入手,逐个击破出轨者的隐藏逻辑。

01

出轨者个人的“确定性错觉”,

决定了对方无法离开

低风险的稳定婚姻

不同类型的人拥有着不同的风险认知,大众习惯性的认为出轨者都是风险偏好者,其实有失偏颇。很多人以为出轨者借助婚外情不断向外散发所谓魅力,一定不害怕离婚的后果,所以才能肆无忌惮。

但实际生活当中,真正在情感关系当中有原则的“风险偏好者”,要么直接坚持不婚主义,压根不选择进入婚姻;要么遇到情感问题便当机立断,没兴趣了便立刻结束,直接提离婚走人,从不纠纠缠缠,毕竟还有什么比一个人面对未知的人生,更具风险更刺激呢?

但绝大多数的出轨者反而呈现出一个极度拧巴的人设,在出轨被发现前后,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出轨似乎是冒险的,但被发现后又选择回归家庭,这种行为似乎又是保守的。

因为大多数出轨者并非真正的“风险偏好者”,而是风险认知有所偏差的“伪风险偏好者”,在心理学领域当中,引发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出轨者心理上的“确定性错觉”。

在风险认知当中,风险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分,而“确定性错觉”,就是指人对自己周围的客观事物和自身情况,发生了判断失调。

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为人处世很谨慎的人,反而在出轨这件事上让人格外大跌眼睛,因为人在遇到越危险、越背离世俗的情感关系时候,风险认知会受到震荡。

例如在暧昧刺激的婚外情中,大多数出轨者分不清预测风险和自身可承担风险的程度,以为自己是经验老道的“风险偏好者”,是享受婚外情的“投机者”,实际上却只是个不折不扣、越赌越惨的“赌徒”。

投机者能够在情感当中做到愿赌服输、潇洒立场,但赌徒会认输吗?

恰恰相反,赌徒最厌恶的就是输。

所以换而言之,大多数会出轨的人,实际上并非真正占据高位,主动去追寻极致刺激的风险,而恰恰是被新鲜蒙蔽的风险厌恶者,此时婚姻的稳定与安全,就是最大程度的缓解与补充,怎能不紧抓不放?

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因为出轨者自身的风险认知和风险行为是脱节的,享受在风暴边缘游走的刺激,却忘了婚外情对于婚姻的恶性搅动,自己是无力控制的,最终以极弱的风险认知,做出了摧毁全部情感关系的风险行为。

当真正的离婚警钟敲响的时候,也正是这多数出轨者自我高潮结束的时候,因为“伪风险偏好者”真正需要的,根本也不是婚外情的变动不安,出轨者自身实际并不具备掌控的能力。

因此这种“确定性错觉”的恶性影响,反而使得出轨者愈加渴求,那个稳定可依恋的安全婚姻,不分开也是风险认知,逐渐在现实当中趋于均值的正常表现。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这也是出轨者迫切渴求回归婚姻的关键,需要这个婚姻浇筑的稳定领域。

最终到了一切都无法遮掩的时候,出轨者面对婚外情会产生极高的压力,违背了入局情感关系的初衷,便迫切希望回到最初的安稳状态,不止是习惯、依赖,还有在混乱情绪纠葛下久违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02

“风险偏好者”和“伪风险偏好”

出轨者重回婚姻的不同目的

“风险偏好型”出轨者,往往自身就存在过度自恋需求,需要无数个情感对象的参照来满足自己,俗称结婚了还不消停不老实的类型。

这类出轨者的爱情信条就是人生如戏,寻求婚外情是为了补充自己的自恋满足感,有原则的会倾向不婚,但没原则的则会在情感关系中,惯用“情绪高潮”折磨他人满足自己。

这类无原则的真正“高风险偏好者”,只享受情感的刺激,没有刺激就感受不到存在感,这个时候,离婚的冲击,恰恰就是最大的刺激源,甚至比起婚外情的偷感更能调动情绪。

所以那些出轨被抓包以后的纠结痛苦,死缠烂打的痴情人设,都是他们迷恋的高峰体验的一部分,是他满足自恋play的一环。

真正“高风险偏好”者重回婚姻,需要的是一个舞台,渴望的是某种扭曲的证明感。

发展婚外情的时候,自己可以在多段关系当中游刃有余,彰示自身的高魅力,很爽;但能够在人生巨大的离婚风波面前力挽狂澜,更爽。

很多人觉得这是“高风险偏好”出轨者的自我感动,实际上,这就是这类人的生活本能,并非扮演深情,而是深情的时限取决于其自身的高自恋,能否得以满足。

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对方的表现确实痛彻心扉,因为当下的确也是真情实感,但一旦真正回归正常,想要踏下心来过日子,无法满足对方的戏剧化自恋倾向,对方立刻回到游离散漫的状态。

这类型的出轨者往往也是少数,因为大多数人并非因为绝对自信而出轨,往往都是随着时间、现实、压力,在婚姻当中,逐渐变成一个“伪风险偏好者”,看似寻找新鲜刺激,实际瞻前怕后,最后事态完全失控还像个受害者,让人费解。

而这恰恰能够突出,“伪风险偏好”出轨者为什么最终依旧选择不分开的原因所在。

因为这类出轨者,出轨的动机是为了用高峰体验来满足自身的匮乏感,这个匮乏感可能来自婚姻中与伴侣的互动方式,也可能来自于事业上的无力感,又或者是人到中年对“自我价值感”的疑惑等等。

实际上,在这类出轨者的潜意识中,始终希望婚姻处于稳定的情感中心,甚至于婚外情的功能,也是服务于维持婚姻的稳定性的。

只是受限于“确定性错觉”,误认为自己能够掌控得住婚姻,于是最终呈现出一种割裂的行为表现,在出轨暴露以前小心翼翼、隐瞒欺骗,但事态暴露以后却又极度坦然、似乎清醒至极,任人发泄任你闹,但要问就是不离婚。

实际上,出轨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之间并不冲突,因为这类出轨者本身并非渴望激情,而是借助婚外情来转移婚姻的内部矛盾。

每每面对失去的时刻,才会意识到爱而不自知,这也是每到离婚关键决定的时候,这类出轨者都表现得极度依恋、无法真正分离的原因。

而当到了提出离婚的时候,因为内心层面已经全部暴露,一切情感阴暗面和隐藏面都被摆上明面,潜在的矛盾冲突全部得以揭露的时候,也意味着出现了一个得以转变的契机。

倘若婚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可以逐渐解决,背叛风波的恶劣影响也会逐渐消逝。

2

原配伴侣视角:

不同的原谅态度,决定了

不分开的真正原因

倘若出轨者面对失去才能够认清婚姻的意义,那么对于原配伴侣而言,选择重新接受一段看似破碎的婚姻,往往存在更深刻的心理需要。

很多人一面对出轨背叛问题,都会下意识将原配伴侣自动归为弱势方。

但实际上,出轨事件跟千千万万难解的婚姻问题并无本质区别,真正有所区别的,是出轨后婚姻内部的残留影响该如何处理。

无论原配伴侣是以怎样的姿态,重新走入婚姻,都无法避免解决一个问题,出轨问题暴露出的根本原因,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态度。

倾向于“主动原谅”的原配伴侣选择接受对方,是选择重新认识这段婚姻关系,填补婚姻关系当中的共同所需;

而“被动原谅”的原配伴侣重拾婚姻,则是借助婚姻弥补自己的短板与劣势。

“主动原谅”的原配,往往以更多渠道转移婚姻当中,背叛遗留的阴霾,主动地调整相处方式,更用心地观察对方和自己的性格特征,重新磨合。

这类正向影响则是借助出轨问题,来挖掘与填补自己过去忽视的空洞,重拾婚姻只是这个过程中可借用的帮助与资源。

很多回到婚姻关系中的主动性原配伴侣,潜意识中依然有信心与底气,更愿意与伴侣一起共同面对引发出轨的问题。

是激情不足?沟通不畅?还是情绪交集不多?

这种情况下,婚姻关系内部的空缺,通过出轨事件暴露了出来,意识到出轨不是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而是结果。

此时,出轨事件无非是弥补关系相处不足的插曲,随着婚姻逐渐走向正途,情感交流也会逐渐调整越来越好。

此时,原配伴侣重新爱上婚姻中的自己,会从内心层面生起高配得感。

因为出轨时刻的隐患和问题正在通过自己的掌握步步解决,婚姻内部的缺失正在被填补,婚姻关系也会随之正向发展,更加熟悉对方,愈加了解自己,会产生婚姻和情感层面特殊的成就感。

而习惯于“被动原谅”的出轨者,往往是扩大了自己的恐惧与缺失,则是真实的依赖于“婚姻中自我的缺失”,从而总无法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

比如因为物质条件和经济利益回到婚姻关系当中,更加重视的自身的经济空缺,无法向外拓展自身的经济实力,也无法掌控婚姻关系,便只得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

比如因为情感依赖和感情依恋回到婚姻关系当中,更加拘束着自身的安全感空缺,无法独立分清对方与自身的情感障碍,患得患失只得先留住人,保全关系。

再如因为外界压力和环境限制回到婚姻关系当中,看重自身的形象、面子,更关注自身的价值感空缺,缺少主盲目跟从周围的声音和意见,浑浑噩噩继续生活。

纵使自身没有决定婚姻发展的主权,但通过对方的角色定位,家庭的责任义务,自己给予自身来自婚姻的归属感与安全性。

倾向“主动原谅”型的原配伴侣,在权衡原谅与否的问题上,更照顾自我感受,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出轨事件的原因,不断调整相处模式,避免过于强势与施压。

而习惯“被动原谅”的原配伴侣,在接受婚姻回归的时候,更善于向外付出面面俱到,因此需要明确自己的承受范围和原则底线,专注于自我的需求,向外领域来补足自身的空缺,培养自身的经济技能、发展自己的独立性。

无论以何种原因与需求,选择重新走入婚姻,自身对于婚姻的认知是否完整,对于自我的了解是否透彻,对于婚姻的态度是否具有自我意识,都是影响婚姻发展的因素。

出轨者借由失去认清婚姻的意义,而原配伴侣也能够借助背叛风波完整自我,才能够让不分开的选择真正发挥价值。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5 阅读:1754
评论列表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