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什么样的武器建造工程最复杂、最能展现一个国家的全面实力?众口一词的回答几乎都是大型航母甚至是巨型航母的建造工程。即使在某大国,6万吨级的新航母的建造过程已经被称为“巨复杂”工程;而8万余吨的电磁弹射航母则升级为,超级巨复杂工程;如果到10万吨以上的核动力航母,必然是超超级巨复杂工程。仅仅巨复杂工程,需要调动的各种设备与材料供应商超过2000家,涉及参与的单位超过5万个,直接参与项目的人员达到100多万人。由此可见能把大中型航母顺利的建造完成并且顺利的交付服役,对世界级大国来说都不是一定就能先天做得好的。以超级大国名义上仍然是全球第一的地位。但是却自始至终都无法让福特级顺利的完成测试交付战备值班,本质上就在于;
当今的超级大国现在已经没有顺利完成超级巨复杂工程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在一些最关键的子系统上,比如电磁弹射、电磁拦阻甚至是最简单的电磁升降机械上,都是把处于试验阶段的半成品强行进行整合,但是对新概念系统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完成突破,甚至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已经提前进入了死胡同。因此指望4艘福特级在一夜之间都能全部完善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如果说超过10万吨级的超级巨复杂工程对持续去工业化40年的超级大国已经属于无能为力的话;那么再想退回到7到8万吨级的蒸汽弹射常规动力航母也回不去了。因为蒸汽锅炉与蒸汽弹射系统的生产线一起关门大吉。这才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还搞不定蒸汽。既然这个世上有卧龙,那么就绝不会缺凤雏。南亚某新兴超级大国在航母系统上的烦恼,
可能比超级大国的福特级项目还要更加离谱。福特级是船身造出来了。而且是多达2.5艘都造出来了,却缺乏关键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力。而南亚新兴超级大国在其第2艘国产航母的规划阶段,就把自己当场难倒了!这不是因为维沙尔号的设计图纸目前拿不出来,而是在设计具体的图纸之外的,更基本的吨位问题上就直接卡壳。说白了,就是关于维沙尔号到底该造多大这么简单的问题,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改再改,从15年前规划的最大不超过6.5万吨,一步步的升级到10万吨以上;动力也从原先与刚刚宣布服役的维克兰特号相差不大的2台LM2500加部分巡航柴油机,一步到位的直接提升要求必须采用核动力。而现在不但要求必须是先进的核动力加电磁弹射,还要超过福特级上装备的2台反应堆,
的能力。也就是未来的维沙尔号,也要采用2台高效率船用反应堆,要求功率更大,体积更小;维护方便,45年都不用更换核燃料。福特级双堆加防护全重1万吨;维沙尔号的2台反应堆要求全重不超过5000吨,输出功率还要再提高20%。这样10.5万吨的满排起步,采用电磁弹射与电磁拦阻,配备全部5代舰载机的维沙尔号,才符合新超级大国在21世纪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