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关九海晒出周年礼物那天晚上,手机屏幕前的姑娘们可都睡不着觉了。九宫格照片里堆着鲜花、手写信、卡通人偶,最显眼位置摆着对儿穿大褂的布娃娃——眼尖的粉丝立马认出来,这分明照着关九海和庄子建演出造型做的。要说现在听相声的观众可真有本事,愣是把台上说学逗唱的搭档处成了自家"姑爷",逢年过节应援阵仗比明星粉丝还热闹。
这事儿还得从相声行当的老规矩说起。您别看台上俩人插科打诨像过日子,真要论起搭档来,可比两口子过日子还讲究。早年间关九海和张霄白在六队说相声,一个捧着书本装文化人,一个追着要给人补课,观众就爱看这出"半工半读"的戏码。可日子久了老观众咂摸出不对劲,捧哏的气场太足,倒把逗哏的压得找不着调。您说这像不像家里婆娘太厉害,老爷们儿直不起腰?德云社的班主们眼睛毒着呢,转年就把这对"小夫妻"给拆了。要说这拆搭档的手艺,德云社可比民政局办事员还利索。新搭上庄子建的关九海,现在台上可算扬眉吐气了,扇子往桌上一拍,眼风一扫,还真有点角儿的气派。粉丝群里可炸了锅,好些姑娘抱着手机抹眼泪,活像自家姑爷被抢了亲。其实咱老百姓过日子都明白,哪有夫妻不拌嘴的?说相声的搭档处久了,就跟家里老物件似的,用着顺手可未必真合适。您看那电视里的职场剧,哪个公司不搞搞轮岗调职?德云社这招"拆婚大法",说到底就是给演员换新同事、找新路子。前些日子张霄白调去青年队,跟新搭档整出个"知识问答"的新活计,剧场里笑声差点把房顶掀了。
要说这里头的门道,跟咱楼下早餐铺子似的。老吃油条豆浆也会腻,哪天换成豆腐脑配烧饼,反倒吃出新鲜滋味。关九海现在每场演出都像开盲盒,昨天还是文绉绉的书生,今儿就能变成怼天怼地的暴脾气。观众们举着手机录像,就等着截他那些出人意料的现挂表情包。话又说回来,演员们可不敢真把舞台当自家炕头。关九海在采访里说过大实话:"台下练功流的三斤汗,才换得台上三分钟的笑声。"这话听着朴实,细琢磨全是道理。您想啊,要是两口子过日子天天糊弄,早晚得散伙。说相声的要是敢在台上糊弄观众,那真是砸自家饭碗。最近德云社小剧场里流行起新规矩,演员下场前都得摸摸后墙贴的八个大字——"不欺观众,不骗衣食"。这话糙理不糙,跟咱家里长辈常说的"做人要实诚"一个道理。您别看现在粉丝送礼物送得热闹,真要是在台上耍滑头,观众立马能把茶碗里的瓜子皮扔上台。
说到这儿我倒想起个乐子事。上个月有对老夫妻来听相声,散场后拉着关九海说:"小伙子台上凶巴巴的,倒是跟我家老头年轻时候一个德行。"您瞧瞧,这可不就是演员的本事?能把生活里的烟火气儿搬上戏台,让大伙儿笑着笑着品出点人生滋味。眼下这搭档调整的风气,倒让我想起老家办红白事的讲究。新姑爷上门得换三套衣裳,图的就是个新气象。德云社这些年拆了不下二十对搭档,可您见着哪个演员真闹脾气了?都是吃开口饭的手艺人,心里门儿清:观众的笑声才是真饭碗。倒是那些真情实感嗑CP的年轻姑娘们,最近琢磨出新乐子。她们把关九海和张霄白早年的演出视频剪成"前世今生",配着伤感音乐在短视频平台传播。要我说啊,这跟咱妈那辈人追琼瑶剧没啥两样,都是图个情感寄托。演员们看得开,关九海有回在后台打趣:"甭管配的是张姑娘还是庄小伙,能让您乐出声就是好搭档。"
说到这儿,您觉得相声搭档是该从一而终呢,还是常换常新?这事儿就跟讨论豆腐脑该吃甜的还是咸的似的,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看关九海现在每场演出谢幕时那精神头儿,倒是应了老话说的"树挪死,人挪活"。要不怎么说德云社能红火这么多年呢,人家把传统手艺做出了新花样,既守着老规矩,又赶着新潮流。最后跟大伙儿唠句掏心窝子的。咱普通老百姓听相声图啥?不就图个乐呵解闷么。只要演员们把活练瓷实了,管他是原配夫妻还是半路搭档,能逗咱开怀大笑的就是好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