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满堂的“平民史诗”何以赢得“满堂彩”

新华社 2023-05-19 12:04:31

40年前,28岁的高满堂编写的第一部电视剧刚一播出就演砸了,这部名为《荒岛上的琴声》的剧集讲的是建设航标灯塔的故事,基本上是根据材料和感觉进行虚构。妈妈在听到大杂院邻居的嘲笑后对他说:“老二啊,以后可别胡说八道了,要老老实实地讲故事。”

40年后,一直牢记母亲“要老老实实讲故事”的高满堂创作播出了51部电视剧,共1221集,他的作品获“飞天奖”20次、“五个一工程”奖14次、“金鹰奖”6次,以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等共90多个各类奖项和荣誉。

他创造了中国电视剧的奇迹,被称为“金牌编剧”“平民作家”。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说:“高满堂现象应当重视,高满堂的创作追求值得研究。”

5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高满堂从艺40周年暨编剧艺术研讨会”在辽宁沈阳举办。

座谈会上,一个温馨的短片让与会嘉宾重新进入“满堂世界”:《家有九凤》《大工匠》《闯关东》系列、《北风那个吹》《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老农民》《老酒馆》《老中医》……朱开山、文儿他娘、朱传武、鲜儿、陈怀海、牛大胆、尚铁龙、牛鲜花、文艺秋……一个个留在中国人记忆中的故事和人物赢得与会嘉宾阵阵掌声。

与高满堂6次合作的演员陈宝国说:“高满堂是人民剧作家、时代记录者。40年来,他将现实主义创作这条线贯穿到底。”谈到动情时,陈宝国几次潸然泪下。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说:“高满堂的作品是平民精神的写照,他用40年创作铸就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平民史诗。”

与高满堂多次合作的制片人侯鸿亮说:“刘和平老师(《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编剧)读了太多太多的书,高满堂老师走了太多太多的路。”

高满堂说:“40年来,我一直遵循着一个创作原则,我写的都是那些历史不能忘记的平凡人,共和国不能忘记的人,那些勇于做中国脊梁、给我们勇敢智慧的人,带领我们走出困惑的人。一句话,就是那些大写的中国人。”

这部电视剧播了15年为何还在播

这是有关一部电视剧的统计数字:平均收视率是8.19%,最高是11.29%。

“单集收视率超过11%,在近几年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中,能赢得这样高的收视率,应当说是个辉煌的业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有关负责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这部名为《闯关东》的52集年代大剧横扫2008年的电视圈,此后15年里在国内各大卫视轮播不断,至今豆瓣评分仍高达9.3分。编剧高满堂也因此荣获“飞天奖”优秀编剧奖、“金鹰奖”最佳编剧奖,以及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奖。

《闯关东》是一部表现山东平民百姓迫于生计,闯荡到东北大地谋生的历史传奇故事。它在特殊而重大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表现了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人性、人情以及民生、民俗、民心的真实状态:通过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经历,浓缩了清末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故事;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家闯荡历程的追踪,完成了小业到大业、小人物到大英雄的塑造,讴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创作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高满堂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闯关东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之所以少,就在于没有知名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这让高满堂一下豁然开朗。“闯关东”的电视剧如何写?就写一群平民百姓的故事,他们不满足于故乡的灾害和现状,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只为寻求更美好的发展。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屈不挠,求新求变,犹如飞蛾扑火一样,前赴后继。这就是“闯关东精神”,是中华民族强盛生命力的表现。

高满堂和他的创作小组曾经驱车7000公里,在辽宁、吉林、黑龙江、鲁西南、胶东等地采访了上百人,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作为闯关东的后代,那些小时候父母给他讲的闯关东故事,那些在他心中潜藏了很久的往事都被“点燃”了。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闯关东》以其美学品味和历史品味所产生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服了上亿观众,是一部既养“眼”更养“心”的佳品力作,为推动电视剧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鲜经验。

在40年的编剧生涯中,高满堂创作的作品涉及历史、工业、农业、商业等各类题材,不仅获得了高收视率,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2011年,《钢铁年代》作为开年大戏,在国内四大卫视同时播出,受到观众点赞。

有人称高满堂为平民作家,塑造的都是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将其放大到大历史中去表现,用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在高满堂看来,他最大的创作自信就来源于抱定书写人民这个创作宗旨。“艺术作品要具备生活的厚度、精神的高度和艺术的精度,就必须找准‘人民’这一坐标。”

《家有九凤》写了一家人追逐新生活的艰难历程;《大工匠》《钢铁年代》写了钢铁工人如何坚守主人翁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温州一家人》写了一家人改革开放走出国门,勇立时代潮头;《老农民》写了中国农民60年的梦想成真;《老中医》和《老酒馆》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和颂扬。

40年来,高满堂的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这一条线,做时代的记录者。高满堂认为,现实主义的魅力在于,它能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生状态,更加深刻地反映社会问题;另一种魅力是要有现实意义,《闯关东》里的朱开山面对一个个困难毫不退缩,剧里朱传武、鲜儿对爱情的追求和尊重,对现在的年轻观众仍然有现实意义。“哪怕是年代剧、历史剧,也要找到和现实生活逻辑共振的部分,才能打动人,没有了共振就缺乏了现实主义的魅力。”

与高满堂有过合作的电视剧导演对他长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老酒馆》导演刘江表示,这部剧的创作经验就一条——从创作到制作,始终牢记现实主义的初衷与责任,努力谨遵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言之有物、力透纸背的现实主义表达。“我一直对我们创作团队说,我们碰到了多年来罕见的好剧本,拍这个剧一个字都没有改。”刘江说。

这部剧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从首播日起,就牢牢占据了多个榜单第一的位置;在广东电视台播出,收视位列广东区域省级卫视第一名;腾讯拿到了网络独家播出权,专辑流量达到7.5个亿,站内的用户整体评分达到9.2分;猫眼娱乐大数据部产品运营负责人介绍,随着剧情的推进,日增播放量后期加快,涨幅达到了此前的200%,充分显示口碑发酵在网络的积极意义。

《家有九凤》导演杨亚洲说,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大多数,每个人物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用镜头对准这些普通人”。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们表示,高满堂成功的实践充分说明,现实主义的作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在保证历史真实性、思想深刻性、艺术丰富性、情节生动性的前提下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市场的高度认可。

高满堂说:“我的剧都要做到既有意思还有意义,做到两个效益双丰收,观众市场双欢迎。坚守现实主义旗帜绝不褪色,我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没有感到失落,反而感到叙事的快乐。”

写一部好的电视剧到底要走多少路

有人说高满堂40年创作的作品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平民长卷,他的创作生涯也是一幅令人思索、给人启发的艺术长卷。

高满堂1955年出生在大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下过乡,读过大学,写过小说。他没有编剧专业的学习基础,为了到北京学点本事,自费住在小宾馆,想方设法混进电影资料馆听课看片,常常被发现后赶了出去。他没有气馁一直坚持,逐渐通过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他的价值。40年过去了,靠作品和品格打天下的他成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连续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

高满堂多次说过,原创是天大的事!为了原创,为了写出生活中真实的平民,他进行了长达40年的“长征”。

“每写一部戏,我都要去一线深入采访。作品要上去,作家就要下去。”每次谈及自己的创作经验,高满堂总是反复强调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这是一部作品能否走进观众心灵、能否走进时代深处的关键。

创作《大工匠》时,他在大连特钢厂,前前后后生活了3年;创作《大河儿女》时,他三下河南,顺着黄河走了3000多公里,采访了9个市县;创作《温州一家人》时,他冒着酷暑到温州乡间和山区采风,不远万里探寻海外华人的足迹;创作《老农民》时,他在5年的时间里奔走于6个省份,采访超过200人……

“我去农村不住宾馆,直接住农民家里,就睡在大炕上。一晚上热闹啊,有聊天的,有唱二人转的,有吃花生、嗑瓜子的,到了第二天连鞋都找不到了;我去工厂就和工人们一起坐班车、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喝酒,和他们称兄道弟无话不谈。”高满堂说,一只雄鹰能凭空起飞吗?想象的翅膀一定要踩着坚实的大地。作家的想象力有限,但是生活却能给人无限的内容。“作家关在屋子里时是最容易膨胀的,等你回到生活中,这种膨胀就会被戳破。”

在高满堂看来,有的创作只图个“快”字,快写、快拍、快卖,创作者没有时间深入生活,只从网上搜集素材加工一番——这些故事是网上的、别人的,但唯独不是“你”的——创作者对这些挖来的材料没有感情,激发不了创作欲望,只能炮制出同质化的“一次性消费品”。

为了深入生活发掘素材,高满堂甚至经历过风险。1997年创作《突围》时,他去黑龙江漠河体验生活,住在老乡家里,突发胃出血,引发持续的高烧。漠河天寒地冻,交通和医疗不便,高满堂在老乡家里高烧昏睡了7天,几乎回不了大连。2006年为了创作《闯关东》,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他在黑河去往罕达汽林场的时候,出了车祸负了伤。“这就是写部好的作品必须付出的代价。”高满堂说。

2014年,《老农民》播出后掀起收视热潮,高满堂将创作过程形象地比作“在生活里掘口深井”。中国农民60年的变迁非常深刻,他是带着“纪录”的态度来完成这次创作的。

为了这次“纪录”,5年里,他踏遍了辽宁、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浙江6个省的农村。从当年的农村生产小组组长、合作社社长、人民公社社长,到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市长,直至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他足足采访了200多人,虽然把剧本的故事放在山东,但表现的是中国农民的全景。在创作中,他还通读了费孝通《乡土中国》、周立波《暴风骤雨》、柳青《创业史》、李凖《李双双小传》、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浩然《艳阳天》……他秉现实主义之笔,把共和国60年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波折、语汇、疼痛、沉重,把历史的光亮、人民的光彩,一切的一切,都浓缩在了黄河岸边的“麦香村”。60集的电视剧播出时,他心里踏实了:“一句话,我竭尽全力,对得起8亿农民。”

陈宝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满堂是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他边讲边演,在他的口述过程中,人物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都出来了。实际上边讲边演也是高满堂近10年来一个独特的创作方式。10多年前,他因为长期创作患上了干眼症,不能总盯着电子屏幕看,他就改成了口述剧本。每创作一部电视剧时,他都要先手写近10万字的提纲,然后对着助手一边讲一边演,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人物,一句句台词,在他口述的过程中,已经立体了,活了,从他的口中“蹦”了出来。

他的助手李洲介绍说,当故事从满堂老师嘴里一个情节、一个情节说出来的时候,他既是男主角,又是女主角。实际上,我一边打字一边欣赏他的表演,成了他的第一个“观众”。

高满堂的创作就是这样进行的,当他在路上、在炼钢炉旁、在黄土地里,他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他“张”着耳朵也“张”着心,像海绵吸水一样,体验别人的生活,汲取大量的营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渐渐融合,一点一滴地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故事。然后,他开始掌勺“上灶”了,这是另一种启程,马拉松式的长途跋涉,当他创作的人物一个个从他口中“蹦”出来的时候,便立刻有了生命。

对于自己的创作方式,高满堂总结说:“深入生活,会把艺术家的心灵、境界和思想放大,因为历史和生活远比你的想象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也许别人认为这是迂执的、笨拙的,但我都要坚持这样做下去,因为我尝到了甜头。唯有如此,电视剧才能更加繁荣,走得更远。”

他为什么要把这些剧排到自己最喜欢的前几名

《闯关东》《温州一家人》《老农民》《大工匠》《钢铁年代》《家有九凤》《老酒馆》。

40年51部电视剧,你最喜欢的是哪些?当记者向高满堂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略作沉思很快点出了这几部电视剧的名字。

“我给自己定一个原则:无聊的、没心没肺的、一身奶油的、怨妇泼男的、花红柳绿的不写。我要写的是那些历史不能忘记的人,而这些人恰恰是被当下娱乐至上的影视剧所忽略的。”

《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他坚强如山、疾恶如仇、正直善良、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敢于挑战,一次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是儿女眼里的好父亲,是大民族英雄。《大河儿女》中以烧制钧瓷营生立命的贺焰生,因为烧瓷的好手艺被土匪、日寇、军阀视为一块肥肉。他一边致力于打破“钧不盈尺”的宿命,想要烧出一尊钧瓷大鼎,一边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最终亲手引爆炸药与日寇同归于尽,可谓大丈夫。《老农民》中的牛大胆,一根筋,胆子大;他经历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变革,敢想敢干;他机智灵活,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他曾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耄耋之年终得与真爱相守。《老酒馆》中的陈怀海,在家为父,爱护妻儿;在酒馆为掌柜,关心兄弟;在好汉街是主心骨,扶危救困;他是这部剧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人物。

作为党的十八大献礼剧,《温州一家人》2012年11月10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36集电视剧通过温州一户普通人家的草根创业史,贯穿起浙商群体跌宕壮阔的奋斗历程,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代变迁。高满堂说,他不会去写今天的温州,不会去写财富积累到高端时候的状态,更喜欢温州人原始积累的过程。“原始积累第一桶金的故事更符合我的叙事习惯,更能激发我的灵感,也最符合我的创作原则,我要写那些给人们精神力量的人。”

创作时,高满堂时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是靠所谓的“奇葩”剧情吸引人,还是坚持个人的创作理想。“它一直折磨我,我还是毫不犹疑做了选择,创作者要讲良心,不能把一部歪史留给子孙,我们有责任告诉后代今天是怎样走来的。”

如果凭想象力和已有的经验,闯关东的传说,他完全可以编成一个很省力省心的故事:艰苦创业、红顶商人、深宅大院、几房姨太、争风吃醋、商战传奇、土匪美女、刀山火海等,但他知道这样在咖啡吧里、空调房里、伴着冰镇啤酒、法国红酒诞生出来的作品,对一个创作者来说,就是一种耻辱。

高满堂说,电视剧创作者更需要坚定的文化理想,这种文化理想特别神圣,它召唤我们必须老老实实讲故事,一定要对得起观众。“我教育不了观众,只能用我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观众,用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去充实现代人,让传统的精神重新回归到我们的新时代。”

0 阅读:7
新华社

新华社

新闻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