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终身学习?罗振宇:为了增进社会信用

极目新闻 2023-05-19 23:06:39

极目新闻记者张渊

通讯员王承新程炼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提高竞争力!为了提升幸福感!……这个问题指向每个人,答案可能也因人而异,5月17日下午,资深媒体人、《罗辑思维》节目和“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为文华学院学子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为了增进社会信用!

学习可以积累“声望”

当天下午三点,罗振宇以《这个时代的终身学习》为题开讲。罗振宇199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他笑称,此番分享是跟文华学院“表师弟”“表师妹”作观点交流和经验分享。知名度的加持和富有亲和力的开场,让人气爆棚的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最终推迟到五点半才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气氛中结束。

去年以来,ChatGPT在全球掀起人工智能热潮,随之而来的大家都在讨论的ChatGPT到底是什么?AI怎么替代我的工作?种种的问题终于聚焦为一个核心焦虑:我们学习还有用吗?我们人类无法取代的独特之处到底在哪里?

对此,在讲座开场白中,罗振宇率先抛出一个观点,“人只和人竞争,但可以和一切协作。”他说:“每个时代都会有这种焦虑,有人说,你不懂电脑你就落伍了,你不知道人工智能就落伍了,实际上从来不会,如果这个东西真正重要,你一定会学会的,而且没有任何技术可以真正取代人!”正如我们从来不会跟汽车去竞争速度,汽车只是我们使用的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没有了课程、考试和老师,再也没有人督促的环境里,我们学习的内驱力来自哪里?

第一个答案可能是为了获取竞争力!有的答案可能是为了提升幸福感!而在数字化时代,罗振宇认为,学习还是为了增进社会信用。我们的消费水平和轨迹会被各种应用软件记录,同样,我们的阅读和学习经历也在不断描摹我们的“用户”画像和塑造自身的“人设”。在当今社会,“学会啥啥啥,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学会啥啥啥,走遍天下都很难”成为眼前的现实,“只有一件事情,能保证走遍天下,就是被人通过任何一个细节探测到:你行,你靠谱,学习这件事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我们可以获得社会信用。”

罗振宇同时引用了一组社会心理学概念解释学习对于增进个人社会信用的重要性——说服的两条路径:中心路径和外周路径。当人们能够积极主动,并且能全面系统思考时,此时更关注论据,会更有可能接受中心路径的说服。外周路径恰恰相反,当个体缺乏动机和能力去分辨和评价说服信息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关注线索,关注感觉信息。“绝大多数社会说服场景都不是中心路径说服,冷饮销售商不会想着向顾客推销饮料成分,而只要在饮料旁放一头北极熊来暗示就够了!”罗振宇讲道:“你有多大学问,多大本事,没有太多机会让别人靠中心路径来了解,大量的方式都是通过外周路径,而数字化时代又创生了更多的外周路径。”

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就是一种进取态度表征,学习不仅积累知识,还在积累“声望”,“我们和知识资源在一起,和书籍在一起,这个就是我们作为年轻人的声望来源,并且便宜到几乎免费!”

终身学习在于搜集行动模型

紧接着,罗振宇提出第二个问题:终身学习学什么?他认为首先需要持续加强长板。“我们一直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今天说一个不见得正确但是我的一个体会:人不是因为有兴趣才专精,人是因为专精才有兴趣。”罗振宇解释道,任何事情以兴趣为开头,一旦到了艰苦阶段,兴趣会迅速遁走,但是一个人因为专精了某件事情,受到了周边社会的正向反馈,因此激发出兴趣,进一步专精,进一步得到正向反馈,这样一个人拥有长板才成为可能。

然而,不少人总会说:我很难发现自己的长板在哪里?“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幸运的话就把偏好变成饭碗。”罗振宇引用杨振宁的名言表示,“在任何一个点上,只要扎下去,用学习的小钻头往下钻,在我们这个时代,只要钻1厘米,就会甩掉这个领域99%的人。”他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题目,持续钻研。

此外,终身学习的对象还是搜集行动模型,如果我们按照本能参与社会,无疑会处处碰壁,因此我们需要思考适应社会行动的行为模式。比如,怎么拒绝别人的拒绝模型,“对不起+你可以”,在拒绝别人的同时,不妨试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建议,让别人觉得自己得到了帮助,而不是感受到被粗暴拒绝。在种种行动模型中,罗振宇特别提到制定时间表模型,即按时做正确的事,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2015年,罗振宇在北京水立方开始第一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并开创了“跨年演讲”这一原创文化产品类型。在4个小时内,罗振宇通过回顾过去一年标志性事件、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代表性的个体故事,为观众带来知识增量。此后,连续8年罗振宇以这种方式分别在北京、深圳、上海、武汉、成都等地举行“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给自己定时间表是特别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这个力量会极其吓人!”同时,他提到,“我们一直认为现代社会由新技术创生,我们一直低估了生产分工、流水线和集装箱这些行动模型对社会的贡献,是技术和行动模型两条线的叠加造就了现代社会。”罗振宇也向文华学子分享了自己做一件事的行动模型,学会从一件事的目的、目标、方案、风险、环境和应变承担、止损的等多个层面来思考和执行。

向原始人学习“如何学习”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罗振宇谈到著名教育学家戴维·索恩伯格的著作《学习场景的革命》一书对自己的启发。书中提出,原始人是怎么学习的?作者给出四个答案:篝火、水源、洞穴和生活。

在现代社会,罗振宇认为,这四种学习场景依旧值得我们参考,篝火是原始人围在一起,讲故事,传递信息,获得新知的地方,当下我们不妨积极参与各类社群;水源是一小群人,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找水,一路上发生的各种交流,也可以理解为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洞穴指的是一个人躺在洞里,闭上眼睛,自己反省思考的地方,我们也要善于反思自己;最后一个生活,也就是把学到的知识拿去应用和实践。

在讲座最后,罗振宇提到尼采的名言: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它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是未完成的人,因此需要我们为自己的一生负责,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1 阅读:149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