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老县城--之文庙焚字楼(三)(西安路过)

何为道 2023-03-24 15:54:57

老县城因地处西安市最南端的荒芜之地,平时少有人来,且老县城废弃已久,文物古迹虽多,但是档次并不高,除了地方特色较浓郁外并无其他特色。唯一在全国不多见的就是那块三龙戏株神道碑和文庙的那座焚字楼,三龙戏株神道碑在别的地方还真没有见过,堪称一绝,目前也已经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户文物。三龙戏株神道碑。而周至老县城这座焚字楼在我们陕西却很少见,不是说全国焚字楼不多,而是我们陕西的焚字楼保存下来的不多,相反状元塔庙等却相当多,这和我们陕西地域文化关系密切,

在老县城东门内的路北就是文庙的照壁,照壁的墙厚达一点四米。在影壁背后有一个半月形的泮池,都是中国文庙的规范建制。泮池东池原修建有德配天地坊,池西原来也有道观古今坊,中为棂星门等文庙标准配置。现在这些建筑都已毁坏殆尽,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照壁依然完好站立在原地守望着其昔日的辉煌,照壁下的泮池也已经被厚厚的淤泥填满,在池内长满了芦苇和水草,

老县城城内修有文庙,并且修建的高大雄伟。充分说明县大老爷对文化的重视,相对城隍庙就被修建在了城外(就全国并无一例把城皇爷的家安置在城外的先例),难怪当地人都说城皇爷不在城内又怎么会去保护县城。这样看来文庙在城内地位显然高过了在城外的城隍庙,可是在这深山老林唯一一处风水宝地却并没有培养出什么“奇伟之士,济世之才”;文庙石碑刻石云;“即守其所学,而修于乡,亦不失为醇谨之儒,正直之士”,就这一点愿望也没有实现,老县城建县后文人如凤毛麟角,少得可怜,连秀才老爷也没有出的一位。光绪年间一位同知刘老爷曾叹道:“佛坪为周洋地,考旧制科目无人。自咸丰三年设学至今,仍缺如,岂天独啬此方隅耶?”。全文充满了这位刘老爷的无赖。     文庙遗址泮池东15米处,有一座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焚字楼,高约4米。通体为三层楼阁式,型体典雅考究。正面阴刻对联一幅:“惜字凭心地,读书见性天”。可是焚字楼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那?难道就是为了让大家把自己写的认为满意的佳作拿来烧掉。让天上的文曲星看看。以便保佑老县城早早突破科举零记录吗?其实焚字楼在我们陕西不多见,但是去江南看看,到处都有古人遗留下的焚字楼,充分说明了江南人重文爱学习的良好风气,难怪江南自古多奇士,文人辈出。

现在的焚字楼已经破坏的相当严重了。目前只剩下两层,其他一些构件都胡乱的扔在乱石堆中,无人理睬。老县城去南门外山坡上就有质地优良的汉白玉矿,所以这里的汉白玉构件就非常多,城内外碑碣遍地,刻花的石条、石墩、石础不计其数。城墙的基石,老百姓的台阶、柱础,包括猪槽大多采用质地优良的汉白玉雕刻而成。而焚字楼的用材就更是讲究,且雕刻细润,用材讲究,正面居中刻有“焚字楼”三字。两边是一幅对联;:“惜字凭心地,读书见性天”,充分反映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焚字楼后面是用镂空雕刻了一个脸盆大小的铜钱。这是不是告诉大家。学习就是为了钱???也可以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做官,做官就是为了捞钱(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这一真理影响了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不过这一思想理念我想不会成为过去,估计只能更加壮大和发展。

备注;

周至老县城行政区域上目前划归周至县所辖,而周至又归西安市所辖,所有老县城也被号称西安南边最远的地方,而老县城城南一户农家乐就成了西安最远的住户。目前被网友戏称离西安最远的西安人。

0 阅读:109

何为道

简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