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空军和太空部队的最高级军官搞了一个高规格研讨会,并且公布了对美国空军的全面重组计划。
发起这个计划,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如何应对未来和中国的冲突。
空军部的助理部长安德鲁·亨特说,过去20年里,为了取得成功,美国空军能够利用巨额投资来做一些非常高精度、高效和极具影响力的事情,比如世界各地执行精确打击任务空袭,但是这种具有反游击作战性质的军事行动规模非常小。
但是面对中国就是另一回事,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说,中国建立的两个新的军种,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解放军海军的能力,火箭军旨在攻击美国的高价值资产、航空母舰、前沿机场以及关键的指挥、控制和后勤节点。战略支援部队旨在实现太空和网络领域的信息优势,包括甩着大网兜在轨道上追捕美国卫星。
所以,美国空军要在指挥结构和各个空军联队的力量构成上做出调整。
指挥结构方面,将创建一个新的前瞻性能力规划司令部,该司令部将由一名中将统领,统筹美国空军的全部发展方向规划。以前这个职能是空军下属各个司令部分担的。这倒是有可能更好开展顶层设计,避免各个司令部的规划出现冲突或者重复。
另外,计划设立飞行员发展司令部取代其空军教育和训练司令部,目标是优化培养方式,让空军部队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时候,能够减少重复性训练,更快速的恢复战斗力。
太空部队要创建太空未来司令部,任务是通过实验和兵棋推演,研究太空部队的作战样式,奠定执行任务的能力基础。
联队力量构成方面的改革,曾有媒体猜测,是不是要把不同作战飞机放到同一个联队里,比如战斗机和轰炸机混编部署,这样任何一个基地都可以独立完成战役任务,而不需要在各个空军联队之间进行协调,也不会因为一个基地被毁,比如战斗机派不出来,或者加油机派不出来,导致战役力量不足,任务无法执行。
听上去似乎有道理,但是一个机场部署多种飞机,也就意味着同时要有多套后勤保障体系。不过很快,美国空军表示,媒体猜测并不准确,具体改革方案会陆续公布。
现在已经公布的内容,是把空军联队分为三类,一种是可部署作战联队、就地作战联队和战斗生成联队。怎么听着都有点像调查兵团、驻扎兵团和训练兵团的意思。
2025年,美国空军还要搞一次全军训练演习,测试各个司令部各个联队在新模式下的协同能力。
不过也有人说,这个改革能否成功,还得看大选,因为如果共和党赢得下一届选举,特别是如果特朗普重新回到白宫,很多计划可能被他再次推翻。
但是我们能看出来,美国的主要战略方向转移,正在形成步骤,美国的陆军放弃了侦察攻击直升机,空军要搞力量大调整,海军搞无人舰艇有人舰艇的组合使用,都是这些步骤的一部分,就算换了共和党上台,美国这些针对中国的研究也不会停。
而且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在战争样式研究方面,美国确实比我们更擅长实现0到1的突破。而我们长期以来,在这方面也确实有意识和认识保守观念慢半拍的老毛病,这在1991年到2003年期间特别明显。这是我们必须补齐的短板。当然,实现从1到100的追赶,这个我们有能力,但是要真正做到遥遥领先,就必须把0到1的突破能力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