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在主论坛开幕式上作主旨报告。
即使在广州南沙出席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期间,87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也从未停止工作:“我们的实验设备正在太空轨道运行,一刻不停,所以我们是没有端午节、没有新年的,24小时都在工作状态。”
5月21日,丁肇中在大湾区科学论坛主论坛上以《我所经历的现代物理与我的体会》为题作主旨报告,并接受媒体采访,分享科研经历与感受。“把做科学视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自然科学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妙语连珠,流露出对物理学的痴迷与热爱。
丁肇中选择的道路,最初并不被家人看好。
“当年我开始学物理时,母亲不是绝对地赞成。她说,学物理是要很有天分的,换句话说对我是有怀疑的。”他回忆说。
但丁肇中很坚持:“一个人到世界上只有一次,我应该按照我的兴趣来做。”
兴趣引领丁肇中走进物理世界,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则帮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突破。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丁肇中的贡献包括发现电子半径为零,发现“J粒子”和胶子,精确检验标准模型且发现基本粒子只有三代等。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就是要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实验。”丁肇中的语气十分坚定。
1994年起,丁肇中和团队启动了在国际空间站的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项目,目标是研究宇宙线。最初很多人说这个实验绝对不可能完成,但丁肇中带领团队克服了许多设计难题,终于在2011年5月16日将AMS送往了国际空间站。
他透露,目前AMS所有的观测结果都与现有的宇宙线理论不符合,“对此我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
“不像体育有冠军亚军,自然科学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没有人‘第二个’发现相对论。”丁肇中说。
他建议有志于从事科研的青年人,做科学尤其是物理研究,一定要将它认为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谈及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科技创新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丁肇中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他特别提到大湾区一个正在进行的中微子实验项目。该项目位于江门,科学家在地下700米的深处建设中微子探测器,目前探测装置仍在建设中。
“这项实验在世界上领先,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研究新的科学打开了一扇门。”丁肇中说。
南方日报记者卞德龙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