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正好遇见你》的鱼在藻是一个孤独的天才丨角色

新京报 2023-05-24 16:07:56

正在热播的都市剧《正好遇见你》女主角、节目编导鱼在藻性格天真中有些鲁莽,为了更好地完成节目时不时会有一些大胆举措。日前,张楠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她看来,鱼在藻那些突如其来的表情和动作,都是因为她是一个脑子转得非常快的人,“快到可能一秒钟脑子里闪过好几个念头,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对运算结果的处理也会非常迅速。因为她是一个极其简单直接的人,她有一百分的兴奋就会完整地表现出一百分,不会出于所谓成年人的妥帖和体面去伪装自己。”

张楠饰演节目编导鱼在藻。

“老师们现场演示工艺,对我帮助特别大”

在张楠看来,《正好遇见你》用现代职场的外壳去包裹非遗文化的内核,而鱼在藻作为《传承》这档文化节目的编导,需要探寻不同文物和传承人背后的故事,来完成每一期选题的拍摄。张楠表示,自己看到这个剧本之后就觉得这种观剧体验太神奇了,“观众会透过《传承》节目组的视角看到很多个单元故事和很多种非遗文化,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剧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正好遇见你》中涉及到不少非遗文物,张楠坦言,开拍之前自己也很怕在文博知识上有不足,幸好整部剧都有大量的非遗匠人和相关专家支持剧组的工作,给到大家很多专业的资料和建议,“我也能亲眼见证很多老师们现场演示工艺,这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只有亲眼领略了非遗之美,才能发自内心地对匠人们的热爱感同身受,也更能理解鱼在藻为什么这么拼命地想做好这档节目。”

张楠称,看到很多非遗匠人展示技艺,对于她塑造角色大有裨益。

女主角的情感表达直接、简单

剧中,张楠饰演的女主角鱼在藻是一位编导,有着取之不竭的创意和敢想敢做的精神,为人爽直,甚至一些行为有点“不过大脑”。对于鱼在藻某些比较“夸张”的表现,张楠表示,自己最初接触这个角色的时候,也有点没想明白她怎么会有那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我是一个很慢热的人,除非和很熟悉的人会放得比较开,平时绝对不会像鱼在藻这样能随时随地‘夸张’起来。”张楠说,但后来她一遍遍读过剧本,给人物建立了一个底层逻辑,一般人的语言和行为可能都要在脑子里先思来想去,再很妥帖地传达,但鱼在藻是只要想到什么新鲜有趣能让她有兴奋感的,她就会立刻表达出来,情不自禁拉着身边的人大笑或者大跳。“她的情感表达极其直接和简单,其实这很可爱很难得。”

演绎鱼在藻,对张楠而言,最大的挑战也恰恰在于控制表演上的“度”,鱼在藻这个人物多一分显得聒噪,少一分又不够极致,“我也不敢说我的演绎找到了那个最完美的度,但这确实是我在拍摄时琢磨最多的部分,尤其是怎么去处理她那些夸张的部分。”在张楠看来,鱼在藻的这种性格形成也是因为她过去受到的关爱很少,不太会感受爱和表达爱,很多时候要靠模仿别人的喜怒哀乐来丰富自己的感知,“比如鱼在藻模仿汪姐抱着儿子哭的那场戏就特别夸张,导演让我怎么夸张怎么演,就像小孩那样哇哇大哭。我想了想其实这样是合理的,鱼在藻作为一个很生疏的模仿者,她学来的哭和笑就是很荒腔走板的。”

鱼在藻为人爽直。

——对话——

新京报:鱼在藻这个人物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张楠:鱼在藻在我眼里算是一个孤独的天才,她是一个脑子里有很多奇思妙想的人,而且只要想到一个好的创意就会立刻付出行动想要把它落地,有时候会显得有些跳脱和莽撞,观众一开始可能没法共情她的很多行为。我希望通过我的演绎合理化这个角色,随着故事的发展,能呈现出她也只是因为曾经受到的爱和关心很少,才在感情上有些迟钝,大家会慢慢看到她的改变,看到她学着去关爱别人。在她身上既有人物的稀缺性,又有人物的成长感,我就很想挑战一次这样的角色。

新京报:就性格而言,自己和鱼在藻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像的地方?

张楠:相似的地方是,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挺坚持的,尤其是鱼在藻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受了很多挫折和质疑,很像我刚开始当演员的时候,也有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但因为真的很喜欢演戏,好像也没觉得多难多痛苦,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我们不像的地方就是,我作为巨蟹座还挺敏感的,不可能像鱼在藻那么没眼力见(笑),基本身边的人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我都会第一时间感觉到,不过这样还挺累的,没有鱼在藻活得那么潇洒。

新京报:剧中有哪一种文物的故事让你印象最深吗?

张楠:前两集缂丝的故事我就很喜欢,五代女性一代一代传承缂丝这门工艺,甚至她们不是因为血缘在一起的,不是亲生母女却也有很深的感情,而且都对缂丝有着共同的热爱,才能代代相传,用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几位老师也都演得很感人,从人到故事都很美。

新京报:拍完这部作品,自己对于非遗以及文物方面的认识、了解有什么变化吗?

张楠:在接触这部剧之前,虽然心里也对非遗和传统文化有崇敬之心,但觉得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很神秘和遥远,好像都是放在博物馆里的精美文物,只能远远观望很难近距离接触。拍完这部剧之后我才发现非遗文化离我们也很近,很多同龄人也接了他们父母或者老师的班,继续发扬光大这些手艺,而且这些传统工艺也在努力和现代生活做更多结合,不都是一成不变的。我也希望通过这部剧,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朋友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新京报记者刘玮编辑佟娜校对王心

0 阅读: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