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是影响至今的民国通俗小说大家,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武侠小说,还是近二十年流行的修仙小说,都逃不脱还珠楼主的影子。他创作的《蜀山剑侠传》,倾倒无数读者,至今都是影视剧争抢拍摄的大IP。可以说,在武侠、修仙小说界,还珠楼主是“白眉老祖”般的存在。
这样传奇的通俗小说作家,其一生经历也可用传奇二字形容:他曾身着戎装四入军队;一生遍历祖国大好河山,并能以奇诡的想象力诉诸笔端;以家教的身份与富豪之女私定终身,被控告“拐带良家妇女案”;吴佩孚、傅作义、宋哲元、张自忠、胡景翼、徐树铮、段茂澜、周作人、张季鸾、陆小曼、尚小云、周扬、田汉、夏衍、阳翰笙、张君秋、胡金铨、贾植芳、阿甲、冯至,各界名流,他都与之相知相交或打过交道……
他曾客居苏州,父亲在六合知县任上去世,他在苏州留下一段凄美的初恋故事,他留恋苏州却又为何害怕回到苏州?
纯文学史上此前鲜见他的名字,教科书上或许也只对他一笔带过。在粉丝心中,他是明珠蒙尘。他的人生是怎样的?粉丝们心心念念的未完结的《蜀山剑侠传》他是否构思过结局?
这不光是粉丝想知道的,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倪斯霆也为之追索多年,寻找答案。近日,他62万字的新著《还珠楼主评传》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海内外首部还珠楼主评传。为完成这本著作,他上穷碧落下黄泉,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还珠楼主的文献史料,又详加辨析,将海内外有关还珠楼主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吸纳进来,去伪存真,高度还原了还珠楼主的一生。
“微史记”频道邀请到倪斯霆先生,为我们讲述还珠楼主与苏州、与他的那些未完结的小说的故事。
记者:以前有一种说法,还珠楼主的初恋在苏州,但我没有找到这种说法的出处。请问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倪斯霆:还珠楼主(以下简称“还珠”)的苏州初恋确有其事,他生前在自己的文字中曾有较为隐晦的表述。对这段故事,他的子女多次讲述过。
还珠原名李寿民,四川长寿(今属重庆)人。他的父亲是李元甫,当年以高龄病体考取了县知事,于江苏候补。当时的江苏省长齐耀琳是李元甫的同年和曾经的上司,有了这层关系,齐耀琳便先后委任他在苏州、南京等地做了官职。这样,李元甫一家千里跋涉,从老家迁居苏州。至于迁居的时间,有各种说法,我按史料推算,时间应在1916年底或1917年初。
还珠一家在苏州经亲戚介绍,租下了离观前街不远的养育巷中的一座民宅。14岁的还珠喜欢上了这里。他认为这是读书的好地方。也是在养育巷,他遇见并爱上了一位名叫文珠的姑娘。她年长还珠3岁,性情温柔,弹得一手好琵琶。就在两人谈婚论嫁之际,1919年11月,还珠的父亲李元甫突然病故于六合县知事任上。还珠母子不得不离开苏州赴六合县料理李元甫丧事,接着便计划扶柩返回长寿故居。
扶柩回川需要大笔费用,还珠母子一时筹措不到。就在这时,既是老乡又是天津大中银行董事长的孙仲山伸出了援手。返川的事,还珠函告了文珠。
将父亲后事处理完毕后,1920年4月底,随着大家庭的瓦解与四川大旱,还珠一家乘船东流,再次来到苏州。安顿好母亲与弟弟们后,还珠接到了二姐催其赴京的信函,于是他决定北上京城谋生。
自此,还珠与文珠分手,从此暌违27年。这期间,文珠曾被家人卖到妓院,后幸遇良人,结为夫妻。还珠与她再聚首时,已分别有了家室。还珠后来曾于天津报纸上自曝“仆少年绮孽,知者鲜少”,指的便是此事。
这段“姑苏之恋”仅有两年,在还珠近六十年的人生中,时间很短,但对还珠的影响却是刻骨铭心的,直接孕育出了“还珠楼主”这一当年风靡大江南北的笔名。
记者:还珠楼主这个笔名,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与他的妻子孙经洵有关?
倪斯霆:“还珠楼主”这个名字自上世纪30年代初亮相津沽文坛后,不出几年,便风靡大江南北。那么“还珠楼主”这个笔名寓意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几十年来人们屡有考证,但收效甚微。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还珠子女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回忆父亲时,方才揭开此谜。据其子女李观贤、李观鼎披露:“《蜀山》问世前夕,父亲和母亲商量用什么笔名,母亲忽然想起文珠,想到父亲对她的思念,就说:我知道你心中有座楼,那里面藏着一颗珠子,就用‘还珠楼主’作笔名吧!父亲感佩地望着母亲,半天才说出一句话:‘经洵,我绝不会辜负你的情意!’”
这便是日后红透海内外的“还珠楼主”笔名之来历。自此之后,人们在解释“还珠楼主”时,均袭此说。
其实,还珠子女说出的这个“谜底”,只是解释出了“还珠”的内涵,其后面的“楼主”,尚有更深的寓意。这个寓意和他的妻子孙经洵有关。
还珠与孙经洵的故事也是一段传奇。当时还珠初至津城,曾在天津警备司令部给傅作义当中文秘书,后来转至天津电话局任职,收入不如从前,经人介绍,他又到天津大中银行董事长孙仲山公馆里兼职做家庭教师,教授国文和书法。孙仲山也就是帮助他扶柩送父亲回川的那位老乡。在教习过程中,还珠爱上了小他6岁多的二小姐孙经洵。此事遭到孙仲山的坚决反对,在几经波折后,孙经洵离家出走。孙仲山遂以“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将还珠告上法庭。后经孙经洵亲自出庭作证,还珠才未输掉官司。
1933年初,还珠于《天风报》副刊“黑旋风”上刊有一篇“还珠楼丛谈”,文中写到:
民十七寄寓津门,岁月易得,忽忽五年,志事不应,意复慵散。事变沧桑,业以饱览苦乐滋味。自分鹏程路蹇,许身无门,所幸珠还合浦,楼号福鹣,笔耕所获,尚足温饱。笔椠之暇,戏作福鹣楼食谱,皆简而易作之家常菜,今借本风篇幅,陆续公之于众,有同嗜者,请尝试之。
在此文中,还珠除对多舛婚事的“苦乐滋味”发出感慨,并自慰写作稿酬尚能维持温饱外,还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他的居所除因笔名俗称“还珠楼”外,尚有雅号“福鹣楼”。按“鹣”专指古代传说中的比翼鸟,其与“鲽”常被后人连用,意指相亲相爱的夫妻。由此望文而意,“福鹣”的通俗解释便为“幸福的比翼鸟”,进而引申为“幸福的恩爱夫妻”。
结合还珠文中“所幸珠还合浦,楼号福鹣”之句,我们可以明白品味出,还珠在庆幸文珠幸遇良人逃出烟花有了好归处的同时,也在暗喻自己与孙经洵是一对幸福的比翼鸟。
因此,可以说“还珠楼主”这个笔名,“还珠”是指对文珠的怀念;而“楼主”则指他与孙经洵是一对恩爱夫妻。用“还珠”加上“楼主”作笔名,实际上是还珠对文珠与孙经洵这两位对其情感产生波澜的女子的一种纪念。
“还珠楼主”这个笔名出现的准确时间,比其子女所说还要早。还珠1932年2月5日结婚,《蜀山剑侠传》于同年7月3日首次刊出;但我搜集到的几份老报纸显示,早在1931年他就已经使用了这个笔名为把兄弟尚小云写京剧剧本了。
记者:还珠对苏州的印象如何?在他的著作中,似乎未见过他有大篇幅的回忆文章。
倪斯霆:对于苏州,还珠一直怀有眷恋。当年移居天津时,他便屡发梦回姑苏的诗情。如在1935年的《天风报》上,便刊有他抒写的《吴趋怀古杂咏》组诗。这几首诗分别题名《横塘春泛》《虎丘剑池》《白洋湾》《万笏朝天》,他发自内心地吟咏对吴国故地的所念所思。可惜的是,刊有这组诗的那期报纸已遍寻不着,诗中具体内容已无从知晓。
还珠眷恋苏州,当然还因为他的初恋在那里。当年文珠由于种种原因,堕入烟花柳巷,还珠心灵遭受重创。所以他怀念苏州,又不愿回苏州。之后他虽独居或举家而居上海几年,始终没有回过苏州。直到在上海滩上,他与文珠再次相逢,他知道文珠被一位朱姓律师重金赎出,明媒正娶,做了正室,初恋伤痛才大半释怀,两家甚至还成通家之好。
1948年,为躲避大都市的喧嚣与国共对决的炮声,同时也被出版商逼着赶写“蜀山系列”,还珠决定全家“定居”苏州。经过一番考察选址,他最终在苏州天赐庄东吴大学(今十梓街一号苏州大学)附近购置了房屋。
记者:《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最知名的作品,这部巨著,个别片段如“折梅”开府一节让人想到《红楼梦》,而欧阳霜的那段故事颇有社会小说的意味,跟其他情节叙事风格割裂。是否存在代笔的可能?
倪斯霆:还珠的写作从来就不拘形式,天马行空,而且他对《红楼梦》也有研究,曾写过考证文章,个别情节带有《红楼梦》的意味,也很正常。《蜀山剑侠传》自1932年开始在《天风报》刊出,前后连载近20年,此间各种风格小说流行,还珠受到一定影响,在书中某一段情节的铺陈中,会出现与当时的流行小说相同的风格化写作也是可能的。
可以说,还珠的小说从未有人代笔。他当年因拒绝为日寇办刊物而遭抓捕落下眼疾,50岁后眼力不济,写作困难,他所写的小说也都是由他口授,雇秘书记录,最后由他审定后,再寄往报馆连载。
记者:后世的武侠小说、修仙小说,大多能看到《蜀山剑侠传》的影子。请细说这部小说对后世通俗小说的影响。
倪斯霆:自《蜀山剑侠传》问世以来,不但让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看得神魂颠倒,手舞足蹈,在知识阶层也掀起了“蜀山热”,而且愈是在高知识阶层,其愈是受到青睐。举几个例子:
徐志摩夫人陆小曼很喜欢还珠的小说,她写信给还珠说:“我是一个武侠小说迷,海上的武侠小说没有一部没有看过,自从见到您的《青城十九侠》等等,我才觉得眼前放出一种异样光彩,我敢说我平生还没有见着像您这样一只神笔呢!白话写得像您这样的美丽活泼,还真少见呢!古今的名小说我也不知看了多少,像您这样的文字,能使我如此的钦佩,我自己都难得感觉着的。”
当代作家白先勇说:“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从头到尾我看过数遍。这真是一本了不得的巨著,其设想之奇、气魄之大、文字之美、功力之高,冠绝武林,没有一本小说曾经使我那样着迷过。”
不特如此。1939年,身在延安的毛泽东曾托林伯渠买了一批书,给在苏联求学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寄去,但中途却丢失了。1941年1月,他在给岸英、岸青家书中说:“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在酌捡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并随信附上一张此次寄书的书单,这其中便有小说《峨眉剑侠传》。此家书中,《峨眉剑侠传》实乃《蜀山剑侠传》之误。
我在1988年随张赣生老师赴京拜访还珠女儿李观贤时,观贤曾为我们讲了一则轶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她与邓小平的女儿为中学同学,有一次小平女儿问观贤:“你爸爸为什么不写武侠小说了?我爸爸特别喜欢读他的武侠小说,特别是《蜀山剑侠传》,但他没读全,他问你家还有存书吗?”观贤则答:“没有,全烧了。”
可见《蜀山剑侠传》魅力之大,影响之巨,波及之广。
后世武侠小说、修仙神怪小说,都逃不脱还珠的影响。朱贞木、梁羽生、金庸、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乃至新生代的温瑞安等等,无不从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中“取经”,加以创新发展。
以金庸为例,他曾笑说:“飞雪连天射白鹿,不及还珠一卷书。”在他所写的《碧血剑》中,袁承志和猩猩发现秘洞得到金蛇宝剑。这一情节和《蜀山剑侠传》中,裘芷仙带着大猿猴袁星发现秘洞得到七修剑,如出一辙;梁羽生《江湖三女侠》中双胞胎冯瑛、冯琳的形象也来自《蜀山剑侠传》谢璎、谢琳……
可以说,还珠楼主是中国武侠小说界实至名归的“大宗师”;《蜀山剑侠传》实乃中国武侠小说史上亘古未有的“大神怪”。
记者:还珠楼主的粉丝都遗憾,《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小说未完,他对小说结局是否有过构思?
倪斯霆:据武侠小说专家周清霖研究,还珠在他的另一部神怪武侠名著《青城十九侠》中,透露了“一个重要的创作‘计划’,即将峨眉、青城这‘殊途同源’的两派剑侠的‘诛奸杀恶’、‘除暴安良’行为,同反抗‘异族’压迫的大业联系起来,希望读者中的‘有心人’能够‘略其’‘迹涉虚幻’之‘妄’,而‘取其’反抗‘强夷内赑’之‘真’。然而,这一重要‘计划’却未能在《蜀山》、《青城》二书中得到实现。”究其原因,大致有二:“㈠《蜀山》故事日趋神奇,正邪斗法如火如荼,作者浸沉其中不能‘自拔’;㈡《青城》故事极慢,‘铺陈’过多”。因此,其间很难插入其他内容或转变故事走向。
而在《冷魂峪》发行单行本时,书前刊了一份《还珠附启》,称:“仆所撰武侠小说,原有整个计划;顾以多经事变,情绪靡宁,而《蜀山》《青城》诸书,又复卷帙浩繁,遂致时作时辍,未有完篇。此十年中,重劳海内外读者函电交瞩;环境艰危,愧无以应。今夏重来海上,始决计续成各书,勉副读者期爱之厚。”这是还珠本人首次披露他写作武侠小说是“有整个计划”的。而这个计划,便是系统讲述峨眉、青城这“殊途同源”的两派剑侠“诛奸杀恶”“除暴安良”的传奇故事。并通过“出世仙侠”和“入世武侠”的交替登场,从而完成他那庞大的“蜀山系列”。
还珠对最终没有写完《蜀山剑侠传》也是耿耿于怀。其次子李观鼎近年披露:“(1961年2月21日)父亲突发脑溢血病倒的时候说,他有个愿望,就是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有一天能够完成《蜀山剑侠传》。但最后没有完成,这成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父亲临终前还惦记着这事,他说没有写完,对不起读者。”据此可知,对成名著《蜀山剑侠传》,还珠是分外看重的。李观鼎还回忆说:父亲“临终前还特别强调自己对于‘一本书主义’的理解。父亲说:‘有的人写一本书是为了几万元稿费,为了名利,这个应该批判。但是,也有人一辈子完成一本好书,比如《红楼梦》就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