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多人都还记得,在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闹剧当中,他们其中一次妥协就用了“技术交换”来作为条件。当时欧盟表示他们可以下调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但希望中国企业去欧洲市场建厂并转让电池技术以及产权。
不过他们这个算盘落空了,在得知欧盟对中国电池技术如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官方立即叫停了不少赴欧设立工厂的投资。
那么欧盟为什么会想要中国的电池技术?初初了解我们都知道肯定是他们稀缺这样的技术,又垂涎于更优秀的中国电池技术才会有这般操作。但时间越往后推移,欧洲市场上发生的变数越来越多,我们才终于知道了真正的缘由。
早在11月底的时候,瑞典电池巨头Northvolt就宣布了申请破产保护。而在本月10日美国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分析,而这其中缘由也由此揭开。
欧盟一开始对惩罚性的关税如此着迷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打破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当中的主导地位,并且为了摆脱在电池供应链上中国企业的供应,他们打算自己掌握这一项技术。而当时他们拿出了360亿美元的资金来补贴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建设。
这一笔资金可不少,要知道美国为了邀请全球各地的芯片大厂去美国建立工厂,也才推出了52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计划。而欧盟的360亿美元资金可大部分都是内部消化,其中扶持的重点就在这家上个月宣布了破产的电池巨头企业。
这家企业也算是有野心,还曾计划在瑞典、德国、加拿大等多里设立工厂,力求将欧盟在全球电池市场上的份额从目前的3%提升到17%。可发展到现在,他们却宣布了破产,是一颗电池都没有造出来。不仅如此,欧洲本土拟建立16家的电池工厂,也有12家工厂宣布了推迟以及部分取消。
有趣的是,同一时期在欧洲建立的电池工厂,如宁德时代以及韩国三星SDI等厂商的13个项目有10个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欧洲建厂环境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在电池技术上毫无建树的问题。
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愿意是自己技术落于下乘,对当下破产的情况他们找出了公司管理不善、安全标准差、以及过于依赖中国的机械等等情况。反正就是铁了心也不承认是他们和中国电池制造商存在技术上的差距。可就算他们不愿意承认,他们还是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
如今中国的电池厂商们在全球领域中仍旧占据了中心位置,且亚洲制造商们占据了全球约为70%的市场份额,宁德时代、比亚迪、韩国LG以及SK on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欧洲市场想要摆脱对中国电池企业的供应依赖,随着这个巨头宣布的破产也变得越来越遥远。或者更不乐观的说,在未来他们很难弯道超车。
而追溯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转型电动汽车这个领域上“滞后”了。
一开始,在我们中国制造商已经发布第一辆电动汽车的时候,欧洲的车企们还在燃油汽车上争夺得厉害,甚至为了未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他们将大部分的营收都用于燃油汽车的研发上。而等到他们发现电动汽车转型的趋势不可扭转之时,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遥遥领先,而在关键的零部件电池这一个环节,也坐上了头把交椅。
事实上,就算他们有技术也难以超越如今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电池上的地位。有专家曾分析,欧洲永远都无法复制中国工厂的模式,而在无法复制的情况下,他们也无法达到高资本要求、利润低、定价低等一系列残酷的要求。说白了就是他们电池就算是造出来了,在价格上也不会有太大的竞争实力。
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和这些企业合作建厂,以弥补在技术上的空缺。只可惜他们的算盘打得实在太响也并非是诚心合作,在这个时候欧洲的电池格局其实已经清晰了。
最后,对于欧洲万众瞩目的电池巨头宣布破产这件事情,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对此进行留言评论、点赞和分享!
不用石油满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