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一大痛点就是农民想借钱难!”在日前于“中国荔乡”广东高州举行的“荔枝树下话振兴”研讨会上,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执行主任陈永说出了当下农业发展中的难题。
据南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快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蝶变,同时重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资金对产业链的精准滴灌,极大改变和提升了农产品销售通路的畅通。“现在数字金融发展起来,知道农民的钱很‘紧’,荔枝要施肥但是口袋没有钱,所以要赶快借一点钱,解决短缺的资金问题,所以网商银行在高州农户中的资金效果是非常好的。”陈永对于高州借助数字金融来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据网商银行县域金融部总监王志锋介绍,截至目前,广东省32个涉农县与网商银行相继合作,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近2/3涉农县区。“高州有8万多农户经营者在网商银行成功获得过信用贷款服务,大概总共投入信贷资金有100个亿,全部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经营过程当中。”
资料显示,早在2021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引入互联网银行,与网商银行签署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助推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据介绍,网商银行是蚂蚁集团发起的互联网银行,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银行,不设线下网点,专门服务小微和“三农”,成立迄今其数字信贷服务已覆盖全国超5000万小微群体。近几年,网商银行通过与县域政府合作,以数据为媒,运用数字技术,网商银行为县域农户建立专属的数字化风控模型,农村用户拥有了更精准的数字画像和更高的数字信贷额度。
一部手机成为一个银行网点,科技发展使得广东农村金融可得性大幅提升。据网商银行的数据,仅2022年当年,广东就有超400万小微群体获得数字信贷服务,用户数和贷款金额均排在全国第一。获得数字信贷的用户,超过一半在县域和农村,数字金融成为广东特色产业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
近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引领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创新提出构建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小切口”实现农业产业大变化。徐闻菠萝、高州荔枝、梅州柚等更多特色产业涌现的同时,更多农户和小微经营者都从延长的产业链中获得更大价值。
[南方+记者]叶丹
[作者]叶丹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