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赋能“四网融合”,城市群迈向“半小时生活圈”
一、广州:地铁+城际双网并进,打造“轨道上的核心引擎”
2025年,广州地铁将迎来“爆发式”新线开通,计划新增10条(段)共173公里的“地铁+城际”线路,进一步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并强化湾区城际联通
地铁新线:6条线路冲刺开通
10号线首通段(西塱—广州大道中):串联广钢新城与天河核心区,预计2025年10月前开通概率达90%.
12号线东段(二沙岛—大学城南):填补海珠东部、黄埔大学城轨道空白,进度领先,年中开通概率75%;西段(浔峰岗—云溪公园)或延至10月全运会前。
13号线二期首通段(天河公园—鱼珠):贯通天河与黄埔,缓解3号线压力,有望作为“全运会献礼线”亮相。
14号线二期首通段(乐嘉路—嘉禾望岗):白云中西部加密线,年底开通概率60%。
22号线后通段(陈头岗—芳村):连接南沙与主城区,开通时间或延至年底。
城际铁路:4条线路加速湾区融合
广佛东环(番禺—竹料):实现广佛环线闭合,串联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枢纽,已实现轨通。
新白广城际北段(竹料—白云机场北):强化空铁联运,计划年中开通。
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连接琶洲与莲花山,推动科创走廊发展。
广清城际南延段(白云站—花都站):进一步扩容“广清半小时生活圈”。
二、深圳:6条新线织密“东西动脉”,破解通勤痛点
深圳地铁2025年将延续“开通潮”,重点推进东西向线路建设,缓解跨区通勤压力:
5号线西延(黄贝岭—大剧院):新增湖贝、东门站,衔接罗湖核心商圈,车站主体已完工,预计年中开通。
6号线支线二期(光明—深莞边界):服务科学城与东莞衔接,400伏电通节点已完成。
13号线一期剩余段(深圳湾口岸—西丽):突破西丽高铁站过轨难题,有望年内贯通,直达高新科技园区。
16号线二期(大运—西坑):支撑龙岗产城融合,全线车站已封顶,轨道工程100%完成。
三、佛山与东莞:完善区域网络,支撑广深辐射
佛山:3号线冲刺全线贯通佛山地铁3号线北段(联和—佛山大学)因高铁站建设暂未贯通,2025年将结合广佛高铁佛山站建设争取“脱网转正”,实现全线贯通运营。
东莞:1号线打通“南北大动脉”东莞地铁1号线已实现轨通并启动调试,预计2025年全线开通,衔接东莞高铁站与广州、深圳都市圈,助力“轨道上的东莞”成型。
四、城际铁路:大湾区“四网融合”再提速
除地铁外,2025年大湾区城际铁路将迎来多线贯通:
广佛环线(东环+西环):串联佛山西站、白云机场等枢纽,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
穗深城际南延(前海—皇岗口岸):深化深港通勤衔接,支撑河套合作区发展。
从“单城独奏”到“湾区交响”
2025年,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将实现“地铁+城际+高铁”的深度互联,推动“四网融合”从蓝图走向现实。随着广州地铁环线、深圳东西动脉、东莞首条地铁等项目的落地,“轨道上的大湾区”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更成为产业协同、人才流动的“黄金通道”。未来,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半小时生活圈”将加速粤港澳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书写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