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一年不到就银行、企业两手抓,这家FinTech公司凭什么做到?

周天财经 2018-08-17 12:50:35

熊彼特说,企业家精神,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或是以别人没用过的方式做事的组合

文 | 周天

初见胡双,他高大的身材就让我印象深刻,在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里,他热情地招呼我和他的团队见面,也敞开心扉聊他的职业规划和成长路径。蓝色衬衫提醒了我他作为金融从业者的职业属性,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有距离感的人,眼下,由他创办的清源金科,正在致力于减少中小微企业和金融资源的距离感。

 清源金科的胡双和他的团队

这家新生的初创公司,一开始定位就非常清晰,就是专注于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的痛点,主打 F(金融机构)2B(平台)2B(企业)的平台模式。一边连接金融机构,为其插上科技的翅膀,另一边连接着中小微企业,帮其输送资源。

但这并非一条通畅的坦途。

1、难解的小微企业融资难

目前中国 5600 万家小微企业中,只有 11.9%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大多在 13-15%,小微企业总的融资缺口达 22 万亿。当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求助社会资金,成本往往高达年化 36%。

但金融监管部门为了服务好小微企业其实已经很拼了—— 监管部门有著名的「三个不低于」要求,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为了刺激金融机构从事小微贷款业务,央行更是推出了定向降准,如在 2014 年 6 月就推出过「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 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 30%」的银行可获得定向降准。

并且,监管层对小微贷款产生的坏账,也有着很高的容忍度。但这样一套惠民组合拳,得出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的行长告诉周天财经,即便是监管大力呼吁,很多银行在小微领域,贷款投放都在大幅缩减,不少银行,近年来比例在 10%以上的大幅缩减。这就是因为,「每家银行的小微金融都不赚钱,都有很高的不良率。」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正在恶化,针对 1 万余家中小微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这些民营企业的其他途径融资从 2016 年的 1.92 亿元迅速滑落至 2017 年的 0.69 亿元。

胡双对这一点深有感触,他忧心忡忡地告诉周天财经,「这几年,中国面向中小微的金融服务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是退步了的。」主要原因是,各家银行并未找到真正做小微信贷的方法,却盲目快速上量,导致后来坏账率居高不下,为了去覆盖不良,银行选择收缩战线,在这个过程中,会弱化一批市场服务人员和中后台管理人员,这使得服务中小微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变得更加不均衡。

目前,一个分行通常只有 10 个小微信贷评审员,平均每人要管理五千户以上,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服务质量可想而知,再加上,这些团队通常是做储蓄出身,不具备对企业和行业的分析能力。

一直以来,银行金融机构的考核标准、风控体系、放贷模式等,实际上均是以大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为蓝本,从机制上,也与中小民企格格不入。

更加无奈的是,无论是做大用户数量还是做大贷款规模,小微企业两头都不占,做用户量不如直接做 TO C 产品,做贷款规模不如直接服务大型企业。目前,针对 C 端个人的金融服务平台本质做的是流量生意,通过在线信贷赚取丰厚利润;而传统金融机构则把大企业奉若座上宾;唯有夹心层的中小微企业无人问津。

2、中小银行面临危机

诡异的是,陷入僵局的不止是中小微企业,还有中小银行。

截至 2017 年底,城商行数量已达 134 家,农商行 1262 家,农合行 33 家,农信社 965 家。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为了和大型银行形成差异化,长尾型的中小银行有意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客户,却又受制于科技能力,一方面,信息科技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且管理水平不高,科技自主可控能力弱,风险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具有互联网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的人才缺乏。

众所周知,大量科技人才往往聚集于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要想组建一支 IT 团队非常困难。落后地区农商行的系统搭建都集中在省联社,单独一家机构没有自己的团队,但独立服务器都是在本地部署,几乎没人维护,可见科技能力多么薄弱。

上个月,一篇文章还报道了某银行西藏分行 114 个网点告别了手工记账,这在国民习惯了移动支付、在线信贷的时代,我简直难以想象同一片国土还有如此原始的遗留,然而,这样的天方夜谭就是欠发达地区的现状。

胡双感叹,由于科技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都有限,一千多家长尾银行,生存空间可能会越来越窄。拥有线下网点是他们过去存在的主要意义,因为农民更倾向于寻找附近网点。但越往后,路越窄,因为同业市场资管市场萎缩了,互联网平台数量也增多了,农民有了网点之外的新触点。加快跟具有科技能力的第三方合作,成为中小银行的突破口。

「体制问题造成银行面向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只有结算服务,只能开立对公账户,进出流水,其他的服务就没了。」胡双认为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很多现实原因,但并不合理。但正因为是一条「少有人的走的路」,市场才存在着巨大空白,这恰恰为胡双团队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3、对症下药的清源金科

过去,中小企业仅仅是拥有一个对公账户,缺乏理财服务,只能享受低至 0.35%的活期存款利息,几乎等同于长期闲置,清源金科就联手银行,推出了现金管理业务企业钱包,利率可达 1.5%,资金始终留存在企业账户之内,无需转移到第三方的资金账户,因此安全系数更高;其次,随存随取,灵活度极高。

而且,过去,对公账户的一切业务都需要临柜办理,胡双希望能够用科技化能力推动银行服务能力的升级,从开户到现金管理、支付、贷款等等,一步一步实现线上化,最终提升中小企业的效率。

小小的革新,带来的变化是巨大,如果仅看现金管理业务,每年营收一亿的企业,一年周转六次,一年增加数百万的利息收入,足以支撑十几个人的人力成本支出。

再看贷款端的话,如果都像过去那样依赖抵质押物来放贷,很多中小企业实际上捉襟见肘,清源金科希望通过为银行提供风控能力,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胡双举例说,贸易企业,流动速率在 10 次,如果能够贷款 200 万,就能增加 2000 万的营业额,解决了扩张问题。

要让上述产品成为可能,就意味着,清源金科要在银行科技能力的提升上,付出大量的努力。

目前,清源金科已经搭建好了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大数据风控模型。其数据集纳了行业信息、企业信息、财务信息、主要经营人信息等,然后落地为三大类型的产品:分别是按需输出的信息合作;按照白名单、评级、打分模式进行的子模型结果的输出;与资金方共同搭建双方认可的风控总模型。胡双透露,在这三种合作模式中,联合共建风控模型,最受金融机构欢迎。

相比银行过去的风控方式,清源金科的风控模型,数据维度更为丰富,并且,用机器代替了人工,动态实时风控取代了静态风控,风控精准度大大提升,成本却大幅降低。

数据优势如何建立?清源金科集合了行政端口数据,掌握了招投标、舆情等行政信息;与行业协会、行业技术认证部门共同搭建企业在行业内的等级评定;BATJ 覆盖超过 10 亿人群的底层个人数据库建模导出信息;在企业的授权下,基于税控盘的全维度电子发票信息,税务信息。

C 端用互联网流量转化的方式容易产生规模效应,但是企业服务不能靠线上流量转化,胡双认为,由于单体决策和集体决策的机制不一样,企业增长速度不会特别快,「都是脏活累活」。对于拓展企业客户,胡双的思路是,在线上跟企业集群合作,对于拥有很多企业用户资源的线上平台,清源金科的产品可以成为这些平台上的一款嵌入式产品,如果是线下,则去寻找核心企业上下游,还可以与产业园区,商会和协会建立合作。

目前,清源金科正在和新华社等公信力媒体、清华启迪,以及一大批产业园区、孵化机构合作,再辅以线下的面对面推广,目前已经覆盖了 20 万中小微企业客户。

4、胡双其人

无论是服务中小微企业,还是服务中小微银行,我看到了胡双扶助弱小的情怀,金融科技领域,我见过很多的创业者,甚至是独角兽的掌舵人,每次访谈我都会关注他们的「发心」,这是一个佛教词汇,通俗地理解,就是做一件事情的初心和念头。

在他们中间,很多人并没有这种难能可贵的情怀,更多的人热衷于追逐风口,不断切换赛道,甚至是赚一票就跑,还有人执念于纽约敲钟、衣锦还乡、出人头地。所以,也难怪,互金领域会遭遇眼前的这场危机。

胡双 

但从胡双的履历可以看出,他的「发心」是一以贯之的,在传统银行之中,他就在从事小微领域的金融服务,再到互联网公司负责金融业务,最终到自己创业,用互联网方式和科技能力去服务小微企业,在此过程中,胡双越发互联网化,越发靠近小微企业用户,这是一个持续接近于终极目标的过程。

但这也是有代价的,胡双的工资收入立马就降低了,操心的事儿却变多了,但幸运之处在于,他拥有一帮气味相投的同行者,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投资并购部负责人、民生电商首席风险官、京东金融的高级产品总监、民生电商法律合规部总经理等等。「我们是一群有深厚金融背景的互联网人,既和金融行业没有代沟,也能洞察中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

对于希望稳妥一生的人来说,体制是保障,但对于希望有所创新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束缚,在胡双任职过的一家银行,产品设计都在总行,这对于在分行任职的胡双来说,没有发挥的空间。并且,即便是总行将产品设计出来,分支行人员素质达不到,转化率也会大打折扣。

我很早还听一位支付领域的独角兽创始人告诉我,一家国有大行要推动一款新产品,需要 22 个科室同时签字,一个科室拖一周,加起来就是半年的时间损耗。在这样的土壤中,不太可能孕育创新。这也是为何,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做商城,但却几乎没人真正用过。

这些都促使了胡双选择走出体制,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从此,金融科技领域,多了一个把裤腿弄脏的创业者,少了一个在办公室里吹冷气的高级白领。

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个人的故事,当初由于支付成功率太低、体验太差,影响了网购的成功率,马云的团队开发出了快捷支付功能,来提升了体验,起初却没有一家银行感兴趣,马云不得不亲自出马,才得以敲开了一家一家银行的大门。

经济学大师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或是以别人没用过的方式做事的组合。历史,终究是由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创造的。

- END -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 techfinsight

关注大公司的微小变化,以及其关乎全局的意义

0 阅读:5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关注科技互联网和Fintech,关注中国TMT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