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乡,有一座明代风格的宫殿式建筑群,这就是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宫”瞿昙寺。
瞿昙寺山门(正面)
瞿昙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当时三罗喇嘛三丹罗追(法名:桑杰扎西)在其驻地兴建了一座小佛堂,佛堂内供奉持金刚,并派人赴南京请求朝廷的护持。
瞿昙寺山门(侧面)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赐名“瞿昙寺”,并任命三丹罗追为西宁僧纲司都纲。所谓“瞿昙”即“乔达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姓氏。
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瞿昙寺”牌匾
明初四位皇帝(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先后下七道敕谕,并派太监率工匠历时36年建成瞿昙寺。其中,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令扩建瞿昙寺,并扩大了该寺上层僧人的宗教首领地位及经济特权。明仁宗和明宣宗进一步扩大了该寺的政治经济特权。
永乐碑
从山门走进院落
瞿昙寺作为明代风格建筑,是典型的三进院落。跨过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左右两座御碑亭。
御碑亭
御碑亭内的御碑
前院金刚殿内有四座彩塑的金刚,分别是多闻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持国天王。与多数庙宇中立眉怒目的金刚不同,他们端坐石台,显得有几分的和蔼可亲。
金刚殿
多闻天王
增长天王
广目天王
持国天王
进入中院,迎面是瞿昙寺殿,两边分别是护法殿、小钟楼在右边,三世佛殿、小鼓楼在左边,四周还有四座白塔,瞿昙寺殿的后面是宝光殿。整个中院非常紧凑,红墙素瓦,楼阁亭台错落有致,旃檀松柏掩映其间。
瞿昙寺殿
回廊及白塔
宝光殿
后院的隆国殿是瞿昙寺最雄伟,也是最重要的建筑,俗称大殿。作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的“小故宫”,隆国殿让人不禁想起了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正看隆国殿
侧看隆国殿
近观隆国殿牌匾
大殿正中的释迦牟尼密宗像大持金刚佛
殿内的壁画
瞿昙寺内文物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为隆国殿内的象背云鼓,是一只石雕卧像,背上托起木雕的叠云,叠云架起一面真鼓。石象高约1米,周长5.3米,石象回首顾盼,鼻卷莲花,为世上孤品。
象背云鼓
另一件出自瞿昙寺的鎏金观音造像被青海省博物馆收藏,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出自瞿昙寺的鎏金观音造像(拍摄于青海省博物馆)
瞿昙寺的另一大特色是壁画廊中的巨幅彩色壁画,均出自明清两代宫廷画师之手,是瞿昙寺的艺术瑰宝,现有壁画28间,总面积约360平方米。
壁画廊(以上二幅)
壁画多为佛教传说故事,绘制手法精细,人物形象生动,富于想象,贯通三界。因画面着色牢固,虽历经沧桑(600余年),仍然色彩鲜艳、光彩夺目,为中国古代视觉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
瞿昙寺精美的壁画(以上六幅)
有一则传说: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其侄子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走投无路,逃进瞿昙寺。朱棣追杀至此,关键时刻,寺内三罗喇嘛出面保住了建文帝的性命。后来永乐帝派出四位太监以及上百名官员及数千名工匠、士兵等保护建文帝,并大兴土木扩建了瞿昙寺。
楼阁亭台错落有致的瞿昙寺
1982年,瞿昙寺因其卓越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昙寺“国保”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