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疆日报
本报乌鲁木齐6月11日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盖有军、通讯员荷苒·马汗报道:6月10日,昌吉回族自治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一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天山天池景区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设置了非遗代表性项目文艺演出、“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项目现场传习等精彩内容。新疆曲子戏、斯布孜额乐器演奏、塔合麦西热甫等非遗节目表演,引起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剪纸、丝路花馍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技艺传习,让前来参加研学游的学生及现场游客沉浸式体验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距离舞台不远处“非遗集市”的展位前围满了观众。在吉木萨尔县展位上,该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骨马头琴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刻武制作的马骨马头琴,令观众惊叹不已;在奇台县展位上,该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向观众展示了蒸饼、锅盔、传统糕点制作等非遗项目及产品;在呼图壁县展位上,陶瓷制作、葫芦烫雕等非遗技艺产品,引得观众驻足观看;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展位上,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合麦西热甫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吐尔松·阿孜买提,与乐手们一起演奏了欢快的塔合麦西热甫乐曲,引得大家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近年来,昌吉州建立完善了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立了非遗工坊和非遗传承基地,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传承活动,推动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