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回溯档案
编辑 |回溯档案
前言
李嘉诚“暂缓”交易?
被中央多次喊话,被港媒点名怒斥,这次“唯利是图”的李嘉诚,真的会“停止交割”吗?
然而“暂缓”并不意味着“停止”,打动李嘉诚的从来都是商业利益,他在垂暮之年很难也几乎不可能会成为一个“铮铮爱国的热血企业家”。
从一开始他就执意于同美国企业达成这笔“纯商业行为”的订单,即便上升到敏感的政治博弈角度被口诛笔伐之际,他也可以全然做到“置若罔闻”。
就算官方介入后,老谋深算的李嘉诚也早已留好后手,再次给国家一个猝不及防!
●— 李嘉诚为何被骂?—●
贯穿于整个3月,全网被骂得最惨的人,莫过于“香港首富”李嘉诚!
作为一个在业内鼎鼎有名的企业家,李嘉诚却在晚年时期恶化成一股“泥石流”,颠覆国人对其商人形象的新认知。
当国内重要领域的企业家,将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当作经商的一面旗帜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维护个人利益当作企业运营之道。
当然这一经商理念早在之前就已显现,之所以在现在被全网所诟病,与其本月月初一口气兜售43个港口的经营权有密切关联。
这些“咽喉要道”分布于23个国家,总价值达到190亿美元,一旦被美国布莱德财团顺利签约拿下,随之产生的影响不单单是“稳赚不赔”的交易那么简单了!
最为关键的当属分布在巴拿马运河东西口岸上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作为两个战略意义价值巨大的贸易节点,一旦被美国掌握其中,中国相关贸易将处于被动地位。
这种情况下,李嘉诚将两个港口九成权益拟对美兜售产生的影响,难道不应该是一个更值得考量的问题吗?
尤其是在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下,李嘉诚此举无疑是在为美国“遏华战略”递刀,要知道川普对巴拿马运河的觊觎早不是一天两天了,对其念念不忘几乎是全世界有目共睹!
这一不容争辩的事实,难道一心扑在商业活动上的李嘉诚,从未有过任何耳闻吗?事发后只用“纯商业行为”为自己洗白,却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为其“奸商”行为背书!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2个港口,也千万不要小看了美国布莱恩财团,这场交易看似是两个企业的交割,其背后却是中美贸易背后的政治博弈。
永远不要忘记布莱恩财团背后效力的是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个继拜登之后,最爱挥舞“关税大棒”的人,势必会利用这2个关键港口卡中国外贸的脖子。
仅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增加几成比例的“过路费”,对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而言,都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届时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也将受影响。
●— 只是暂缓,不是停止 —●
基于国家利益的综合考量,李嘉诚售卖港口的行为,早已不单单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上升到国家高度的经济决策行为甚至是政治博弈行为。
被港媒《大公报》多次怒斥的李嘉诚,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装聋作哑,一意孤行地要达成这笔交易,即使被盯上历史耻辱柱,他仍然觉得借此捞取丰厚的利益远比一切值得!
商人出身的李嘉诚终究还是被时代唾弃了,在“停止交割”的呼唤下,他已然忘记了什么是“因小失大”,没有祖国作为后背支撑着李嘉诚,他就不怕有被挨打的那一天吗?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国哪有业,在分不清孰轻孰重的情况下,贸然被短视眼光带来的利益裹住了脚步,这一商业决策无疑是李嘉诚经商之路上最为失败的一个了!
反观这一举措带来的后果,不光是李嘉诚声名扫地,就连其最关注的企业利益,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直接蒸发掉了780多亿港元。
这笔巨额损失与达成的那笔190亿美元(1477亿港币)相比,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甚至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43个港口达成的订单收益都被李嘉诚此举操作给折腾没了。
而在这个关乎企业未来生存的紧要关头,李嘉诚是否会三四而后行呢?他会改变最初的决策当做给自己赎罪的机会吗?
就在近日,原计划最晚于4月2日之前就巴拿马运河2个港口售卖一事走相关签约手续的议程,于近日传来了“生变”的消息!
知情人士据长和高层传来的消息,表示在下周不会有任何签约,至于背后的原因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不过这一内部消息基本可以确定巴拿马运河2个港口已被“暂缓”签约!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易被叫停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介入有很大的关系,就在3月28日,这个隶属于中央管辖的机构决定“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显然李嘉诚此举不单单是一项香港事务,更是一项关乎国家利益的要务,一旦被国家审查出来存在不合法的程度,不光这笔交易会被依规叫停,就连李嘉诚也恐将自身难保。
反之如果是合法的行为,那李嘉诚必然会将其进行到底,所以从目前的局势外,李嘉诚此举只能说是迫于中央压力下的“暂缓”,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停止”。
●— 次子业务与长和无关 —●
不过压在中间“骑虎难下”的李嘉诚,一不敢得罪国家,二又不敢得罪美国,处于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依然不忘将“老谋深算”进行到底!
就在一天之前,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传来最新消息,其名下所有的资产与长和都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也再次印证了商人李嘉诚眼中除了利益之外,还有财路已铺好但却放心不下的儿子。
这张网早在25年前就被李嘉诚布局好了,一旦他用心经营的长和陷入危机,李泽楷也能在短时间内完美脱身,利用名下独立之外的财产让李嘉诚家族继续在香港“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
新民周刊:2025年3月30日,《怎么看李嘉诚的暂缓》
极目新闻:2025年3月21日,《香港《大公报》再发文:奉劝有关企业和人士,停止交割》
金融界:2025年3月30日,《盈科:李泽楷旗下所有业务全部独立于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