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成24小时照护者引热议,独生子女最终要回家照顾父母?

乐枫评育儿 2024-04-13 09:18:46

一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独生子女一代如何应对照护难题呢?

胡泳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母亲患有重度阿尔茨海默症,需要他日夜照顾,两个孩子还未成年,需要陪伴和教育,正处于事业巅峰期,还需要努力工作。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又不能放弃,每天要完成学术工作,还要回家换尿布、擦屎擦尿、洗澡、洗床单、做饭。生活真的太难了,看一场电影都会泪流不止。

这何尝不是很多人的生活写照呢?在过去的6年多里,因为照顾生病的母亲,我也是时常当天开车100多公里,因为请假不方便,干脆辞职。照顾老人、孩子,还要想办法赚取一些收入,真是心力交瘁,颈椎疼、失眠各种问题扑面而来。

胡泳这件事之所以引发热议,可能是因为他身份更特殊一些。他正处于事业巅峰期,又是顶尖学府的教授,大家感觉成为照护者是可惜的事情,屈才了,会损伤事业,甚至会为社会减少贡献。

其实,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自古忠孝难两全,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人的自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即使拥有再闪光的身份,孝敬父母是对的,为事业拼搏也没有错,都是在做不同的贡献。

不管独生还是有兄弟姐妹,都面临照护难题

胡泳从现实的困难出发,想到了独生子女一代面临成为照护者的困局。实际上,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多个孩子,都会面临突如其来的照护问题,让人非常焦灼。

独生子女可能没有人替换班,会非常辛苦。既要挣钱养家、支付医药费,又要照顾老人或病人,是个两难的选择,让人心力交瘁。

我们都见识过,有很多人发起过求助,就是为了照顾病人,无法工作,只能通过社会捐助进行治疗。能走到这一步,也实属无奈。

多个子女的家庭,可以实现轮换班,能少耽误一些工作,辛苦程度会大幅降低,可以共同承担医药费,经济上相对更宽裕。但这是理想状态,有一些多子女家庭,因为分工不明确、或者出钱多少,又出现了互相扯皮的情况,斤斤计较,导致关系不和。

陪妈妈住院的时候,见识过很多不同的家庭,一些兄弟姐妹四五个的家庭,照护者却只有其中一个子女,或者是老伴在照顾。老人谈起子女,只能说年轻人不容易,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

养老院是否是解决问题之道?

年轻人经济压力、时间压力都很大,医院费用很高,想把老人送养老院,但也不见的是很好的选择。

因为养老院没有家里宽敞舒服,也常常爆出照顾不周的问题。

曾有老人去世了,居然被张冠李戴。没去世的老人被去世,子女办了葬礼,后来接到通知不对,去世老人的子女埋怨没见最后一面,一度出现尴尬局面,好不容易才收场。养老院的工作失误,子女的粗心大意,让老人不安生。

可见,养老院也不一定靠谱。

子女把老人送养老院,就以为万事大吉,疏于看望和照顾,让老人精神孤独,身体堪忧,可能会加剧身体恶化的速度。

当然,养老院的照护能得到进一步完善,还是不错的选择,期待一下。

独生子女最终要回家照顾父母?

大部分老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喜欢在自己的老地方生活,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居物件,能和熟悉的人交流,各方面更安心、更方便,身心舒适,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对于能自理的老人,在自己家确实特别惬意。像我爸,在院子里种花、养鱼,特别热爱生活。没事就骑车到各个地方去看风景,我们还有亲朋好友经常给他送菜、送肉,他还有退休金买啥都自由,精神状态非常好。

但是如果老人不能自理该怎么办呢?难道子女最终的结局都是回家照顾父母?我是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等我退休了,就回家照顾两边的老人。

但是每个人情况不同,想法不同,倒也有一些其他替代方法。

1、子女有时间的,可以自己照顾。

像有的子女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父母八九十岁,子女是完全可以照顾的。可以让老人到自己家,也可以让老人在老家,根据距离远近选择。

2、子女没时间的,可以给老人请一个专业护工,帮助照顾老人。

护工比我们更懂得如何照顾人,但选人要慎重,需要口碑好。以防万一,需要安装监控,能随时查看护理情况,免得老人被冷落或欺负。还要定期回家看望老人,让老人精神上得到安慰。

3、借助外力

子女经济条件不好,老人又没退休金,请不起护工的,就只能自己照顾或者委托亲戚朋友照料,欠下的人情等待后面再去偿还。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是最难的。

分析来看,关键还是经济问题,要未雨绸缪,研究一些险种,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得到及时保障。需要咨询专业人士,非专业的不过多展开。

不管怎样,面临老龄化接踵而至的局面,我们都要早做打算了。

0 阅读:0

乐枫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