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说到做到,感受到切肤之痛的马克龙,急忙派外长访华求情,能否化解危机还要看诚意几何!
要知道,法国干邑白兰地占据中国进口白兰地99%份额,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法国干邑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23.8%,部分经销商成本激增超6.5%。
更致命的是,中国商务部已将反倾销调查延长到2025年4月5日,这意味着法国酒商可能面临更高的最终关税。
这场贸易战的导火索,源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的“双反”措施。去年10月,欧盟宣布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7%-35.3%的反补贴税,为期五年。中方随即以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回应,精准打击法国核心产业。法国作为欧盟对华政策的积极推动者,显然低估了中方的反制决心。
如今,当干邑酒窖中的橡木桶不再飘香,马克龙政府不得不从“关税推手”转为“谈判先锋”。据财联社消息,法国外长巴罗计划于3月27-28日访华,其核心诉求看似务实——延长反倾销调查期限、推动贸易和解,实则暴露法国的战略被动:既没有取消对华汽车关税,也没有提出替代性补偿方案,仅寄望于拖延战术。
德国宝马CEO齐普策警告,欧盟汽车关税可能“损害全球活跃公司的商业模式”,这何尝不是对欧盟自身产业链的反噬?法国外长访华,恰是欧盟的觉醒。
法国外长访华能否化解危机?关键在于欧盟是否愿展现诚意。如果欧盟继续坚持保护主义,中方或将进一步扩大反制范围;如果双方能就新能源汽车、白兰地等敏感产品达成关税平衡,则有望重塑中欧经贸互信。
更深层次看,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剧变。美国单边主义催生“关税漩涡”,而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唯有深化合作方能突围。法国干邑的困境,恰是中欧关系的隐喻——当保护主义让美酒变质,唯有开放合作,方能酿出醇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