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可能有个孪生兄弟,2600万年回趟家,疑似地球生物大灭绝元凶

映容说国际 2023-07-12 21:30:00

天文观测数据表明,宇宙中绝大多数恒星系统,大多是双恒星系统甚至多恒星系统。有的多星系统不仅包含恒星,还包含非恒星类型的伴星,这些伴星的质量远大于木星的质量,有可能是未成功成长为恒星的褐矮星,也有可能是由原双恒星系统中的某一颗恒星衰老死亡后演变而成的白矮星或中子星。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只有太阳这一颗恒星,放眼整个银河系,这种单恒星系统并不普遍。不过也正是因为太阳系只有太阳这一颗恒星,才使得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小天体能够较稳定地围绕着太阳公转。这样的长期稳定环境,使得地球能够诞生生命,并发展出人类这种已创造出辉煌科技文明的智慧生命。如果是两颗甚至三颗恒星,地球或许也能诞生生命,但地球上的生命恐怕只能以低等生命形式存在,或者只会存在很短的时间便灭绝了。

太阳是一颗正处于主序星阶段的黄矮星,诞生至今已经有46亿年了,预计还有大约50亿年的寿命。太阳虽然远没有宇宙中那些质量超大的恒星那么大,但太阳的质量放在整个宇宙中来说,也属于中等水平,因为宇宙中大多数恒星都是质量比较小的红矮星,而那种质量比太阳大很多倍的恒星在整个宇宙中数量占比并不大。

现有的观测数据表明,太阳系只有太阳这一颗恒星,并且太阳也没有伴星。

不过有些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为了解释地球上反复出现的周期性生物大灭绝现象,科学家为太阳假设了一颗伴星的存在。这颗假设出来的太阳伴星,被称之为涅墨西斯星(Nemesis),或者叫做复仇女神星。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如果这颗伴星真的存在,那么它应该是一颗红矮星或者褐矮星,距离太阳大约1~1.5光年,轨道周期大约为2600万年,质量估计仅为太阳质量的1/15~1/10。

按照科学家的推测,这颗太阳伴星的存在,不仅有可能使地球发生周期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还有可能影响矮行星“冥王星”外的小天体的运行。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这颗伴星或许只是位于奥尔特云中的质量比木星大上数倍的第九大行星。

天文观测表明,太阳系的半径至少为1光年,在海王星轨道以外存在一个柯伊伯带。柯伊伯带类似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拥有众多小天体,冥王星就是属于柯伊伯带的小天体。

而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一片范围很广的奥尔特云,它的存在性目前还未被天文观测所证实。按照天文学家的假设,奥尔特云是一个包围着太阳系的球状云团,部分彗星有可能就来源于此,科学家普遍认为,奥尔特云应该是太阳及行星诞生后的星云残余物质。

按照科学家的推测,太阳的伴星“涅墨西斯星”,如果真的存在,那么很有可能就隐藏在奥尔特云中。其大约每隔2600万年抵达近日点,而此时涅墨西斯星的引力就会扰乱奥尔特云内部彗星与小行星的运行,导致部分质量较大的小天体进入内太阳系,增加地球受到小天体撞击的概率,从而导致地球周期性地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换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这颗假设中的太阳孪生兄弟,大约2600万年回一次家,每次回家都会搞事情。

不过,科学家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关于涅墨西斯星存在的可靠证据!

就算涅墨西斯星真的存在,也并不容易被观测到,因为太阳从冥王星轨道看起来也只是一颗明亮的星星而已,如果涅墨西斯星是一颗红矮星或者褐矮星,由于辐射太弱,用天文望远镜并不容易观测到。然而究竟是以目前的技术不容易观测到,还是并不存在,我认为大概率是后者。

此外,地球周期性地发生生物大灭绝,并不完全与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也有可能与地球气候发生巨变有关。有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周期性生物灭绝事件或许与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的轨道平面相对于银道面周期性上下摆动有关。

就算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大灭绝事件都与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现有的观测数据表明,这些近地小天体大部分都来自小行星带,而不是海王星以外的区域。

可见,太阳的这个孪生兄弟,极有可能只是科学家的一个假设。

欢迎关注点赞!

0 阅读:0

映容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