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主角哪吒与敖丙的命运纠葛固然令人动容,但真正让观众潸然泪下的,却是那些“小配角”的挣扎。
从申公豹的隐忍,到敖闰的背叛,再到海底妖族无声的呐喊——这些角色的困境,恰恰映射了现实中普通人无法挣脱的身份困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吒2》中那些“被遗忘的小人物”,以及他们背后千万普通人的生存真相。
一、申公豹:挣脱命运枷锁的挣扎者
传统认知里,申公豹作为反派形象深入人心。但在《哪吒 2》中,他的角色被重新解构与塑造。
出身妖族的他,刻苦练功,从来不曾有一丝懈怠,即便有幸拜入元始天尊门下,却始终被同门歧视与排挤。
师兄弟们看不起他,从来没有人认真听他说完话,所以长时间以来,申公豹甚至被逼成了结巴。
不信,当你看他和太乙真人、申小豹说话的时候,就没有结巴。这些人是没有欺负、看不起他的人。
正是这种长期积压的不公,使得他内心的愤懑如同地下涌动的岩浆。
他的每一次怒嚎,表面是对哪吒等人的敌意,实则是对自身命运不公的绝望呐喊。
这种复杂情感的交织,使他不再是单纯脸谱化的反派,而是一个被命运捉弄、努力却又无奈的悲剧人物,让观众看到了出身对一个人发展的巨大阻碍,很难不引发普通人强烈共情。
二、土拨鼠:底层生存智慧的代言人
土拨鼠作为影片中底层小妖的代表,生动诠释了小人物在残酷世界里的生存之道。
它们身形弱小,力量微薄,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随时可能被吞噬。
他们每天的事情就是劳作,只为了吃上饭。关键吃的也没多好,吃的是破瓦罐盛的泔水。
哪吒吃了之后直接呕出来了,他们辛苦一生就为了一顿泔水。
然而,它们秉持的 “干饭哲学”,看似简单粗俗,实则蕴含着对生存最质朴的渴望。
它们为了一口食物而拼尽全力,那些在艰难处境下的机灵举动和顽强抗争,让观众看到了自己在职场与生活中为了生计奔波的影子。
三、石矶娘娘:逆境乐观的精神灯塔
石矶娘娘原本于自己的领地内岁月静好,潜心修炼,每天还能和闺蜜一起臭美。
却因阐教无端的偏见与猜忌,被迫卷入纷争,生活瞬间天翻地覆。
哪吒意外闯入她的洞府,并且把她砸了个稀巴烂。
最后被砸的只剩下几颗小碎石头了,还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仅是自我安慰,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面临各种挫折与困境,精神内耗严重。
石矶娘娘的形象宛如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内心的阴霾,让观众深受感染,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
四、鼻涕虫:另类励志的践行者
鼻涕虫以其丑陋的外表和贱萌的性格,在影片中独树一帜。
它所奉行的 “打不过就跑” 生存智慧,看似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实则是对自身实力有清晰认知后的明智选择。
“我只是一个配角,小配角”,这是他对自己的定位。
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它没有盲目逞强,而是通过灵活变通的方式保存实力。
这种看似荒诞却又充满智慧的行为方式,打破了常规的励志模式,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小人物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坚韧,展现了别样的励志色彩。
五、龙族的无声呐喊
龙族被天庭镇压在海底炼狱,表面被封为“龙王”,实则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囚徒。
这种“高贵身份”与“底层命运”的撕裂,像极了现实中那些被学历、职位、社会标签困住的普通人。
海底妖族连名字都不配拥有,只能被称为“妖兽”。
他们被抽筋剥皮、炼成丹药的惨状,恰似职场中被压榨的“螺丝钉”——付出一切,却连基本的尊严都得不到。
六、现实照进神话:我们为何需要“小人物叙事”?
《哪吒2》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它撕开了神话的华丽外衣,露出与当代社会惊人相似的生存逻辑:资源垄断、阶层固化、身份歧视......
当观众为申公豹落泪、为敖闰叹息时,本质上是在宣泄自己对职场PUA、学历歧视、35岁危机的愤怒与不甘。
真正的“国漫崛起”,不应止步于特效炸裂,更要敢于触碰“普通人如何活得有尊严”的终极命题——而这正是《哪吒2》最珍贵的底色。
六、结语
《哪吒2》中最震撼的一幕,不是哪吒敖丙联手破天,而是海底万妖以血肉之躯撞向巨鼎时,那声撕心裂肺的“我们不退了”。
这声呐喊,属于电影中的小配角,更属于每一个在现实中挣扎的普通人。
当我们在影院为这些“小人物”共情时,何尝不是在寻找打破自身身份困局的力量?
或许,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从来不是逆天改命的英雄传说,而是每个普通人直面生活时,那份不肯低头的倔强。
你在《哪吒2》中哪个小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